动车为什么降速

百科4个月前发布 admin
1 0
广告也精彩

动车降速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因素:

线路条件限制

  1. 弯道、坡度等因素
    • 当线路存在较多弯道或较大坡度时,动车为了确保运行安全,需要降低速度,一些山区铁路,弯道半径较小,坡度较大,动车如果以较高速度行驶,在弯道处离心力增大,容易导致列车脱轨等安全事故;在爬坡时,较高速度会使机车牵引力需求大幅增加,可能超出设备承载能力,影响行车安全,所以必须降速。
    • 像宝成铁路部分路段,由于地形起伏大,弯道多,列车运行速度就相对较低。
  2. 线路基础设施状况
    • 线路的轨道、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的状态也会影响动车速度,如果轨道磨损严重、道床病害较多,动车高速行驶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冲击力,不仅影响乘坐舒适性,还可能对列车设备造成损害,甚至危及行车安全。
    • 一些老旧线路的轨道需要进行定期维修和养护,在维修期间,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动车就需要降速运行,桥梁和隧道的结构承载能力、通风条件等也可能限制动车速度,如果桥梁的设计时速较低,或者隧道内的通风、照明等条件不能满足高速运行要求,动车也必须降速。

设备性能因素

  1. 车辆自身技术状况
    • 动车的牵引系统、制动系统、转向架等关键设备的性能直接关系到运行速度,如果这些设备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为了确保安全,就需要降速,牵引电机故障可能导致动车动力不足,无法维持高速运行;制动系统的制动能力下降,在高速时难以保证及时、有效的制动,也会促使降速。
    • 当车辆的某些部件达到使用寿命或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时,也会影响动车的运行速度,车轮踏面磨损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列车的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需要降速进行车辆维护或更换部件。
  2. 信号通信设备
    • 信号系统是保障动车安全运行和高效调度的关键,如果信号设备出现故障或通信不畅,会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指挥和速度控制,信号显示不准确,列车司机可能无法及时获取正确的行车指令,为了安全起见只能降速运行。
    • 通信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列车与调度中心之间信息传递不畅,无法实现高效的速度调整和运行协调,从而迫使动车降速。

安全管理与应急需求

  1. 恶劣天气影响
    • 遇到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雾、大风等时,动车需要降速,暴雨天气可能导致轨道积水,降低轮轨间的黏着系数,影响列车的启动和制动性能,增加打滑风险,所以要降速。
    • 大雾天气会使能见度降低,列车司机难以看清前方路况和信号,为了确保安全距离和及时制动,必须降速运行,大风天气可能对列车运行产生侧向力,影响列车的稳定性,尤其在一些风口地段,降速是保障安全的必要措施。
  2. 应急情况处理
    • 在发生铁路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等突发应急情况时,为了便于救援、抢修和避免次生灾害,周边线路的动车通常会降速运行,在事故现场附近,降速可以使救援列车和抢修车辆更安全地接近事故地点,同时也能防止其他列车因速度过快而引发新的危险。
    • 当遇到线路上有异物侵限等紧急情况时,调度中心会立即指挥相关区间的动车降速,以确保列车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制动措施,避免碰撞异物造成严重后果。
  3. 安全标准调整

    随着铁路运输的发展和对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安全标准可能会进行调整,为了进一步提升旅客乘坐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或者基于对一些潜在风险的更深入认识,可能会适当降低动车的运行速度,新的安全规范可能对列车的制动距离、运行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导致动车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降速以满足标准。

运输组织与客流因素

  1. 列车运行图调整
    • 在铁路运输组织中,为了优化列车运行秩序、提高运输效率等目的,会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调整,这可能涉及到动车的运行时间、停站安排以及速度调整等,为了使不同车次的列车更好地衔接,避免在某些区段出现列车过于密集或间隔时间不合理的情况,可能会适当降低部分动车的速度,以调整运行节奏。
    • 当增开或调整列车车次时,也需要综合考虑线路能力、设备状况等因素,对动车速度进行相应调整,确保整个运输系统的安全和高效运行。
  2. 客流情况
    • 如果某一时期客流相对较少,铁路部门可能会适当降低动车速度,这一方面是出于节能降耗的考虑,降低速度可以减少列车的能耗;在客流低谷时,适当降速也有助于降低设备损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旅游淡季或工作日非高峰时段,部分动车可能会降速运行。
    • 客流较少时,列车运行的压力相对较小,适当降速也可以更好地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不必要的设备维护成本。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