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堆是由于河流侧向侵蚀作用,使河漫滩逐渐淤高、扩大,在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而形成的自然堆积体,它通常分布在弯曲河段的凸岸,因与河岸分离而得名,以下是关于离堆的详细介绍:
形成过程
- 凹岸侵蚀:在弯曲河段,水流受离心力作用,冲向凹岸,使凹岸受到强烈侵蚀,形成深槽。
- 凸岸堆积:凸岸一侧的水流速度减慢,泥沙逐渐堆积,形成边滩,随着时间的推移,边滩不断扩大、淤高。
- 河漫滩发育:当河漫滩进一步发展,在洪水期也能露出水面时,就形成了较为宽广的河漫滩。
- 离堆形成:如果河漫滩上的一部分被新的河道切割,与河岸分离,就形成了离堆。
典型代表
- 都江堰离堆
- 形成原因:公元前256年,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众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时,在江心修筑了分水堰,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水流经宝瓶口后,由于地势变化,在宝瓶口右侧形成了一个与河岸分离的孤立岩堆,即离堆。
- 历史意义:都江堰离堆的形成,不仅有效地控制了岷江水流,使成都平原免受洪水威胁,还通过内江的引水灌溉,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促进了四川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
- 嘉陵江沥鼻峡左岸的温塘坨离堆
- 形成原因:嘉陵江流经此处时,因河流弯曲度大,凹岸不断侵蚀,凸岸持续堆积,导致河漫滩发育,后因河道变迁,部分河漫滩与河岸分离,形成了温塘坨离堆。
- 现状:温塘坨离堆相对高度约20米,长约100米,顶部较为平坦,植被茂盛,它见证了嘉陵江河道的演变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 黄河乾坤湾离堆
- 形成原因:黄河流经乾坤湾时,由于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在河湾凸岸一侧形成了多个离堆,这些离堆形态各异,有的呈半岛状,有的似馒头状。
- 现状:黄河乾坤湾离堆是黄河蛇曲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黄河峡谷、河曲等景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