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晋时期:
- 东晋咸和年间(326年-334年),安庆之地属扬州庐江郡灊县(今霍山县),由扬州刺史管辖。
- 咸和五年(330年),豫州刺史毛宝、西阳太守樊峻收复了东晋失陷的合肥,为表彰其功绩,东晋王朝遂将原属扬州的庐江郡划属新设的豫州,州治由历阳迁至合肥,安庆地区改属豫州庐江郡。
- 咸和八年(333年),豫州刺史庾亮认为“灊(今霍山县)远,粮运难”,将州治迁至今安庆市潜山市梅城镇,这是安庆建城之始,当时称“皖城”。
- 义熙年间(405年-418年),晋安帝司马德宗改庐江郡为晋熙郡,郡治仍在皖城,这是安庆称“宜”之始。
- 南宋时期:
-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舒州(州治在今潜山市梅城镇)被升为安庆军,“安庆”之名首次出现,由“同安郡”(隋代大业三年(607年)改熙州为同安郡)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以舒州为德庆军)各取一字而来,含“平安吉庆”之意。
- 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宁宗皇帝赵扩升舒州为安庆府,府治设在怀宁(今潜山市)。
-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知府黄干将安庆城迁至今址宜城渡(今安庆市区),安庆建城历史自此开启,“宜城”也逐渐成为安庆的别称。
安庆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禅宗圣地”的美誉,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京剧鼻祖徽班的成长摇篮,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两弹元勋”邓稼先、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等人的故乡。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