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明确你说的“窝窝”具体是什么,如果是指心窝处(胸部正中偏下位置)跳动,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正常生理情况
- 心脏搏动传导
正常情况下,我们能感觉到的心脏跳动是心脏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心脏通过收缩将血液泵出,这种搏动会通过胸壁传导到体表,让我们能在胸部摸到或感觉到明显的跳动,正常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节律规整,当我们安静休息时,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有规律的心跳,就像“咚咚”的跳动节奏。
- 体型较瘦
体型较瘦的人,胸壁较薄,心脏搏动更容易传导到体表被感知,比如一些身材苗条的人,可能会更明显地感觉到心窝处心脏的跳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处理。
异常病理情况
- 心律失常
- 早搏: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心脏在正常节律之外提前出现一次跳动,然后会有一个较长的间歇,比如房性早搏,心房的异常电活动导致提前收缩,可引起心窝处跳动感增强,有时还可能伴有心跳“漏跳”的感觉,室性早搏则是心室提前激动,这种早搏的跳动感可能会更明显、更强烈,患者常能清晰感觉到心窝处突然“咯噔”一下。
- 心动过速:
当心率超过正常范围上限时称为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运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甲亢等原因引起,比如跑步后,身体代谢加快,心脏为了满足身体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会加快跳动,此时心窝处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加快,跳动频率可能达到100次/分钟以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则是一种突发突止的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可达150-250次/分钟,患者会突然感觉心窝处剧烈跳动,还可能伴有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
- 心动过缓:
心率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为心动过缓,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比如心率低于50次/分钟,心脏泵血功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患者会感觉心窝处跳动缓慢、无力,可能伴有头晕、乏力、黑矇甚至晕厥等症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由于窦房结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动过缓与心动过速交替出现,心窝处的跳动感觉也会随之变化,时而缓慢,时而突然加快。
- 早搏:
- 心脏疾病
-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当心肌缺血发作时,患者可能会感到心窝处疼痛,同时伴有心跳加快、心慌等症状,疼痛一般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这是因为心肌缺血缺氧,心脏会通过加快跳动等方式来代偿,从而引起心窝处跳动异常。
- 心肌病:
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患者常感觉心窝处跳动不规律,有时会有心跳“乱跳”的感觉,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症状,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可导致心脏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正常的泵血功能,也会引起心窝处跳动异常,可能伴有胸痛、晕厥等表现。
- 心脏瓣膜病:
例如二尖瓣狭窄,心脏在舒张期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导致肺淤血等一系列改变,患者可能会有心慌、心跳加快,心窝处能感觉到明显的异常跳动,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在心脏舒张期主动脉内血液反流回左心室,使左心室容量负荷增加,也会引起心跳增强,心窝处跳动感明显,可伴有头部搏动感等表现。
- 冠心病:
- 其他系统疾病影响
- 呼吸系统疾病: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长期肺部通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身体为了代偿这种情况,会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功能不全,此时患者除了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外,还可能感觉到心窝处有异常跳动,这是因为右心负担加重,心脏搏动增强引起的,大量胸腔积液时,胸腔内压力改变,也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导致心窝处能感觉到异常跳动。
- 内分泌系统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身体代谢加快,交感神经兴奋,患者不仅会出现多汗、消瘦、烦躁等症状,还会有心慌、心跳加快,心窝处跳动明显且有力,心率常常超过100次/分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代谢减慢,可能出现心动过缓,心窝处跳动缓慢、无力,患者常伴有乏力、怕冷、体重增加等症状。
- 神经系统问题:
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到自主神经功能时,也可能导致心窝处跳动异常,当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被打破,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感觉心窝处跳动不规律,有时快有时慢,还可能伴有失眠、焦虑、头晕等症状,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精神压力大、情绪紧张、过度劳累等人群。
- 呼吸系统疾病:
如果心窝处跳动异常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头晕等,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