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气象因素
- 地理位置与地形
- 青岛地处沿海,其周边海域对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海洋水汽丰富,容易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形成雾天,在春季和秋季,冷暖空气交汇时,水汽容易凝结成雾,雾天会导致空气湿度增大,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如颗粒物等浓度升高,影响空气质量。
- 青岛市区地形较为复杂,有山地、丘陵等地形,城市建成区分布在相对较为狭窄的区域,且部分区域地势起伏较大,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的水平扩散,当污染物排放后,容易在局部区域积聚,难以快速扩散到周边地区,从而导致空气质量变差。
- 气象条件
- 静稳天气:青岛在某些时段会出现静稳天气,即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垂直方向上空气对流较弱,这种情况下,污染物难以通过对流扩散到高空稀释,而是在近地面层积聚,在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影响,青岛地区常出现静稳天气,加上冬季供暖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排放增加,使得空气质量容易恶化,出现雾霾等污染天气。
- 逆温现象:逆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得污染物无法向上扩散,只能在逆温层以下的低空区域积聚,青岛冬季逆温现象相对较为频繁,这对空气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加重了空气污染程度。
人为污染排放因素
- 工业排放
- 青岛是重要的工业城市,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一些传统工业如化工、钢铁、建材等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尽管近年来青岛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大了环保治理力度,但部分企业仍存在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情况,一些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
- 工业企业集中分布在某些区域,局部污染物排放量大,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较大压力,比如在一些工业园区,多个企业同时排放污染物,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容易导致该区域空气质量迅速下降。
- 机动车尾气排放
- 随着青岛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在城市交通高峰期,机动车集中行驶,尾气排放量巨大,青岛市区早晚高峰时段,道路拥堵,机动车怠速或低速行驶,燃油燃烧不充分,导致尾气污染物排放增加,而且部分老旧机动车尾气排放超标,进一步加重了空气污染。
- 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青岛有一定数量的柴油货车用于货物运输等,其尾气排放对城市空气质量的贡献不容忽视。
- 燃煤排放
- 虽然青岛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领域仍存在燃煤现象,冬季供暖期间,部分区域仍以煤炭作为主要供暖能源,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一些分散的燃煤锅炉由于环保设施不完善,燃烧效率低,导致污染物排放量大,对周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 一些小型企业、餐饮场所等也可能存在燃煤使用情况,其排放的污染物虽然相对量较小,但分布较为分散,累计起来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 扬尘污染
- 青岛城市建设、道路施工等活动频繁,扬尘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在建筑施工场地,土方开挖、物料堆放、建筑垃圾清理等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如洒水降尘、设置围挡等,在风力作用下,会产生大量扬尘,增加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一些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基础施工阶段,土方作业产生的扬尘会影响周边空气质量。
- 道路扬尘也是扬尘污染的重要来源,城市道路上的车辆行驶会带动地面灰尘,尤其是在干燥多风的天气条件下,道路扬尘更为明显,而且部分道路清扫保洁力度不够,也会导致扬尘积累,影响空气质量。
其他因素
- 农业活动影响
- 青岛周边农村地区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部分农户会焚烧农作物秸秆,秸秆焚烧产生的浓烟含有大量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随风扩散到城市区域,对青岛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虽然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秸秆焚烧的管控力度,但仍有个别地区存在秸秆焚烧现象。
-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虽然排放量相对较小,但长期积累也可能对区域空气质量产生潜在影响。
- 海洋源排放
- 海洋生物的新陈代谢、海洋表面的蒸发等过程会向大气中排放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物质,虽然这些排放通常在自然背景水平,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或与大气相互作用增强时,其排放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并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 海洋船舶排放也是海洋源污染的一部分,青岛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往来船舶众多,船舶燃油燃烧会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对港口周边及城市沿海区域的空气质量有一定贡献。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