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的由来:汴州之称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属于郑国,称为“启封”,西汉时,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北周时期,周宣帝将梁州改名为汴州,这是“汴”字作为地名的开始,其名称源自穿城而过的汴水。
- “汴京”的出现: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定都于开封,称之为“东都”或“东京”,此时开封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宋建立后,仍以开封为都城,称为“汴京”,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 “汴梁”的形成:金朝末年,汴京作为都城,元朝建立后,实行行省制度,开封为河南江北行省省治,元惠宗至正年间,由于黄河水患,开封城受到严重破坏,进行了重建和改建,并改名为汴梁路,从此“汴梁”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成为开封的代名词。
- 名称沿用:明清时期,开封一直是河南省的省会,仍称汴梁,中华民国时期,开封曾为河南省会,1927年成立开封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封市仍然是河南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汴梁”这个名称在民间也依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了开封的一个历史文化符号。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