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晚年居住在洛阳,对龙门山水钟爱有加,自认为这里是理想的归宿,所以选择葬在龙门,具体原因如下:
- 自然环境优美:龙门山清水秀,伊河穿流而过,景色宜人,白居易在许多诗作中都表达了对龙门山水的喜爱,如“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他曾在龙门的香山寺筑石楼,自号“香山居士”,与龙门结下了深厚的缘分,故希望身后能长眠于此,继续与这美景相伴。
- 佛教文化氛围浓厚:龙门地区佛教兴盛,石窟众多,如龙门石窟,佛教文化的熏陶对白居易影响深远,他晚年笃信佛教,思想深受其浸染,葬于龙门,仿佛能与这片充满佛教精神的圣地融为一体,在信仰的氛围中得到永恒的宁静。
- 文人雅集传统:当时龙门一带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有着浓厚的文化交流氛围,白居易在这里与众多文人墨客交往密切,如刘禹锡等,他希望自己身后能置身于这样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环境中,与志同道合者的灵魂为邻,延续生前的文学情谊与文化交流。
- 交通便利:洛阳作为当时的重要城市,交通相对发达,龙门距离洛阳城不远,交通便利,这样的地理位置既方便后人前来祭扫,也有利于其墓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得到妥善的安置与维护。
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病逝于洛阳,享年75岁,按照他生前的遗愿,被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其墓冢朝向伊河对面的龙门石窟,意在能日夜守望这一佛教艺术瑰宝,白居易墓现称为白园,成为洛阳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凭吊、瞻仰。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