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气象条件,它通常出现在早晨,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低温环境:夜晚地面热量散失迅速,导致近地面大气层温度急剧下降,当气温降低到零下20℃左右时,这种低温条件为水汽直接凝华成雾凇提供了基础,在中国东北的一些地区,冬季夜晚气温常常能满足这一条件。
- 水汽充足:冬季相对湿度较高,空气中含有较为丰富的水汽,在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水分蒸发进入大气,到了夜晚,随着气温降低,水汽在低温环境下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为雾凇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
- 微风或静风:微风或静风的天气状况有利于水汽在树枝等物体表面缓慢聚集和凝华,如果风力较大,水汽难以在固定位置聚集,就不利于雾凇的形成,在一些山谷或较为封闭的区域,夜晚常常出现微风或静风,为雾凇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风场条件。
- 辐射降温: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散热,导致近地面气温进一步降低,形成逆温层,在逆温层的作用下,大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水汽更容易在近地面的物体表面聚集并凝华成雾凇。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