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并非完全不能坐船,在一些特定河段是可以通航的,但黄河整体通航条件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导致其航运开发程度较低,给人黄河不能坐船的印象,主要原因如下:
- 自然条件复杂
- 河道变迁频繁: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河道经常变动,这使得原本规划建设的航道难以稳定持续,刚建好的码头、航道可能很快因河道改道而废弃,增加了航运开发和维护的成本与难度。
- 水流湍急且含沙量大:黄河部分河段水流速度快,尤其是上游和中游的一些峡谷地段,行船危险性高,河水含沙量极大,大量泥沙容易淤积在河道和港口,淤塞航道,需要频繁疏浚才能保证通航,而疏浚成本高昂且效果难以持久。
- 水位季节变化大:黄河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导致黄河水位季节变化极为显著,冬季枯水期时,许多河段水位过低,船舶容易搁浅,无法通航;夏季洪水期时,水位上涨又十分迅猛,水流湍急,给航行带来极大安全风险。
- 经济社会因素
- 沿线经济发展需求有限:黄河流经的一些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产业布局以农业、资源开采等为主,对水上运输的需求较小,没有足够的货物运输量来支撑大规模的航运业务,导致航运市场规模难以扩大,进一步限制了对黄河航运的投入和发展。
- 交通基础设施替代:黄河沿线已经形成了公路、铁路等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区域内人员和物资的运输需求,使得对黄河水运的依赖程度降低,相比之下,发展水运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航道整治、港口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已有其他交通方式能够满足运输需求的情况下,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这也影响了对黄河航运开发的积极性。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