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导游存在引导游客购物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利益因素
- 导游薪酬结构不合理
- 云南一些导游的基本工资较低甚至没有基本工资,其收入主要依赖游客购物产生的佣金,在一些旅行社的薪酬模式中,导游带团的基础费用很少,可能一天只有几十元,而通过游客在指定购物场所购物,导游可以从购物消费中按一定比例获得提成,这就促使导游为了获取更多收入,积极引导游客购物。
- 以带一个云南六日游团队为例,如果团队游客在购物场所消费总额达到一定数额,导游能从中获得数千元的佣金,这对导游来说是相当可观的收入,远远超过其微薄的基础工资,从而驱使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引导购物上。
- 购物回扣诱惑大
- 云南旅游购物市场中,商家为了吸引游客消费,会给予导游较高比例的回扣,导游能从游客在某些特色商品店(如玉石店、茶叶店等)的购物消费中获得10% - 30%甚至更高比例的回扣。
- 比如游客购买了价值1万元的玉石制品,导游可能就能拿到1000 - 3000元的回扣,这种高额回扣的诱惑使得导游难以抵制利益驱使,即使知道过度引导购物可能会损害游客体验,也会冒险为之。
行业管理问题
- 旅行社管理不善
- 部分云南旅行社在组团时过于注重价格竞争,压低成本,对导游的培训和管理不到位,一些旅行社没有对导游进行全面、系统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培训,导致导游缺乏正确的服务理念,只看重购物带来的经济利益。
- 旅行社在安排行程时,没有合理规划购物环节,将过多的购物点安排在行程中,甚至有些购物点的安排与旅游景点时间冲突,使游客在购物上花费大量时间,影响了正常的旅游体验,旅行社对导游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对于导游引导游客过度购物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 旅游市场监管不力
- 云南旅游市场规模庞大,监管难度较大,一些购物场所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监管部门有时难以做到全面、及时的监督,部分购物场所与导游相互勾结,为导游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导游诱导游客消费。
- 比如某些玉石店会给导游提供“茶水费”等好处,导游则在讲解过程中夸大玉石的价值和功效,误导游客购买高价玉石,而监管部门在查处这类问题时,由于证据收集困难等原因,可能无法及时有效地打击这些违规行为,使得这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
游客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
- 部分游客购物需求旺盛
- 云南有丰富多样的特色商品,如普洱茶、鲜花饼、民族手工艺品、珠宝玉石等,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兴趣,一些游客本身就有购买云南特色商品的意愿,甚至有购物的预算和计划,导游在了解游客这一心理后,可能会进一步引导游客在正规或指定的购物场所消费,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
- 有些游客对云南的普洱茶文化感兴趣,在导游介绍相关知识后,会主动询问购买渠道,导游就顺势引导游客前往合作的茶叶店购买。
- 信息不对称导致游客易受引导
- 游客对云南特色商品的品质、价格等信息了解有限,在购物过程中容易受到导游的影响,导游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专业身份,向游客传递一些片面或不准确的信息,误导游客做出购买决策。
- 比如在介绍玉石时,导游可能会夸大玉石的稀有性和收藏价值,声称某些玉石具有特殊的保健功效等,使游客在不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产生购买欲望,而且游客在异地购物时,由于缺乏对当地市场的熟悉度,往往更依赖导游的推荐,这也为导游引导购物提供了机会。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