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空气为什么差

百科2个月前发布 admin
1 0
广告也精彩

工业排放

  1. 化工产业废气
    • 黄岛有一定规模的化工产业,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复杂的废气,其中包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在炼制、生产各类化工产品时,会排放含有烃类、硫化物等的废气,这些废气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 部分化工企业可能存在废气处理设施老化或运行不稳定的情况,老化的设备无法高效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导致大量超标废气排放到空气中,进而影响黄岛的空气质量。
  2. 工业粉尘
    • 黄岛的一些工业生产活动,如建筑材料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会产生粉尘,在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如水泥、砂石等的生产,原料的破碎、研磨、运输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粉尘,如果生产车间的粉尘收集和处理系统不完善,粉尘就会逸散到空气中。
    • 金属加工过程中,切割、打磨等工序也会产生金属粉尘,这些工业粉尘不仅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还会被人体吸入,对呼吸道等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也恶化了黄岛的空气质量。

交通污染

  1. 机动车尾气排放
    • 随着黄岛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机动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在交通高峰期,大量机动车集中行驶,尾气排放量剧增,汽油车燃烧汽油会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柴油车除了这些污染物外,还会排放较多的颗粒物。
    • 老旧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相对较低,其排放的污染物量较大,黄岛区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老旧车辆,它们在行驶过程中排放大量超标尾气,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 船舶尾气排放
    • 黄岛区拥有港口优势,船舶往来频繁,船舶发动机燃烧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大型船舶的发动机功率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可观,特别是在船舶进出港、靠泊装卸货物等作业过程中,会持续排放尾气到港区及周边大气环境中。
    • 船舶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相对陆地车辆可能不够完善,部分船舶的尾气净化设备运行效果不佳,导致较多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影响了黄岛区局部区域的空气质量,尤其是港口附近地区。

能源结构

  1. 煤炭使用
    • 黄岛区在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占有一定比例,一些工业企业、小型锅炉等仍以煤炭作为燃料,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煤炭中的硫元素在燃烧后会转化为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形成酸雨等危害;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煤灰等颗粒物,降低空气质量。
    • 部分煤炭燃烧设备可能没有配备高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或者这些设施运行不正常,导致大量污染物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黄岛区的空气质量造成较大压力。
  2. 能源利用效率低
    • 黄岛区一些企业和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在转换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浪费现象,导致更多的能源被消耗,从而产生更多的污染物排放,一些老旧建筑的供热系统效率低下,需要消耗更多的煤炭等能源来维持室内温度,相应地排放更多污染物到大气中。
    • 工业企业中部分生产工艺能耗大、污染物排放多,较低的能源利用效率使得能源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充分转化为产品,多余的能量以热能等形式散失,并伴随着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影响了黄岛区的空气质量。

地理气象条件

  1.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地形
    • 黄岛区部分区域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一些山谷或相对封闭的地形区域,空气流动性较差,当污染物排放后,容易在这些区域积聚,难以扩散到其他地方,污染物在局部区域内浓度不断升高,导致空气质量变差。
    • 沿海地区虽然空气流通相对较好,但在某些特定风向和气象条件下,也可能出现污染物在近岸区域堆积的情况,当盛行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时,若陆地上有较多污染物排放,就可能使污染物在沿海地区聚集,影响黄岛区沿海地带的空气质量。
  2. 静稳天气
    • 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扩散能力都很弱,黄岛区在某些季节可能会出现静稳天气,如秋冬季节,受高压系统控制,风力较小,空气稳定,污染物排放后难以扩散稀释,容易在大气中积累,导致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出现雾霾等污染天气。
    • 静稳天气还可能导致逆温层的出现,逆温层会阻碍大气的垂直对流运动,使得近地面的污染物无法向上扩散,只能在近地面层积聚,进一步加剧了空气污染程度,影响黄岛区的空气质量状况。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