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特性
- 脂肪结构差异
- 不同品种的羊,其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有所不同,一些品种的羊脂肪中含有较多的短链脂肪酸,像4-甲基辛酸、4-乙基辛酸等,这些脂肪酸具有特殊的气味,是导致羊肉产生膻味的重要成分。
- 比如我国的湖羊,相对来说膻味较小,这是因为其脂肪中这些特殊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低,而一些本地的山羊品种,由于遗传特性,脂肪中此类脂肪酸含量较高,膻味就可能比较明显。
- 遗传因素
- 羊的膻味程度受遗传影响较大,如果羊的亲本膻味重,那么其后代出现膻味较重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某些与脂肪代谢、气味物质合成相关的基因会在代际间传递。
- 一些未经改良的原始山羊品种,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繁殖环境,其遗传基因中保留了较多导致膻味的特质,所以它们产出的羊肉膻味往往较重。
饲料因素
- 牧草种类
- 羊食用的牧草种类会影响羊肉的味道,某些带有特殊气味的牧草,如百里香、薄荷等,羊食用后,其气味成分会通过羊的消化系统吸收并融入到羊肉中。
- 当羊大量采食这些具有特殊气味的牧草时,羊肉可能会带有类似的味道,从而影响其原本的风味,如果羊食用了含有较多异味物质的野生植物,也可能导致羊肉膻味加重。
- 饲料品质
- 饲料的品质和成分对羊肉膻味也有显著影响,如果饲料中含有较多的油脂氧化产物、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羊摄入后可能会影响其新陈代谢,进而使羊肉产生不良气味。
- 饲料在储存过程中因保管不善发生霉变,羊食用后,羊肉可能会带有一种刺鼻的霉味,同时也可能加重原本的膻味,饲料中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比例不均衡,也可能影响羊的健康状况,间接影响羊肉的风味。
生长环境
- 养殖密度
- 羊的养殖密度过大时,羊只生活空间狭小,活动受限,容易导致羊只之间相互挤压、摩擦,产生应激反应,这种应激会使羊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脂肪代谢和气味物质的产生。
- 长期处于高密度养殖环境下的羊,其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能增加,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更多具有膻味的醛、酮类物质,使得羊肉膻味加重。
- 圈舍卫生
- 圈舍卫生条件差,羊只生活在潮湿、肮脏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羊只感染疾病后,身体的生理机能会受到影响,新陈代谢紊乱,导致羊肉品质下降,膻味也会随之增大。
- 羊感染肝片吸虫等寄生虫后,会影响其肝脏功能,干扰脂肪代谢,使羊肉产生特殊的腥膻气味,羊只长期处于不良的卫生环境中,其体表和毛发会附着大量污垢和异味物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羊肉的膻味。
- 运动情况
- 运动不足的羊,其肉质往往比较松弛,脂肪分布不均匀,且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积累较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会影响羊肉的风味,使其膻味更为明显。
- 相反,经常运动的羊,肌肉发达,脂肪含量适中且分布均匀,肉质鲜嫩多汁,膻味相对较轻,在草原上自由放牧、运动量较大的羊,其产出的羊肉品质优良,膻味较小,口感鲜美。
育肥方式
- 育肥期长短
- 育肥期过短,羊只还未充分生长发育,脂肪沉积不足,肉质较嫩但风味不够浓郁,可能会带有一定的青涩气味,不过此时膻味相对不突出。
- 而育肥期过长,羊只体内脂肪过度积累,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饱和度增加,会使羊肉的膻味加重,长时间的育肥还可能导致羊只运动量减少,脂肪代谢不畅,进一步影响羊肉的品质和风味。
- 育肥饲料类型
- 以谷物类饲料为主进行育肥时,羊的生长速度较快,但容易导致羊肉脂肪含量过高,且脂肪的硬度较大,同时产生的膻味物质也会增多。
- 若在育肥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优质牧草、青贮饲料等,有助于改善羊肉的风味,因为这些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可以调节羊只的新陈代谢,减少膻味物质的生成,在育肥羊的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能使羊肉的风味更加鲜美,膻味减轻。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