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因素
- 地下热水形成机制
- 小汤山位于北京平原北部的温榆河冲积扇上,处于地壳活动相对稳定的区域,在地壳深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不断积累,使得地下岩石温度升高。
- 这里的地质构造特点有利于地下水的循环和储存,地下存在着良好的含水层,如寒武系、奥陶系等碳酸盐岩地层,这些地层具有较大的孔隙和裂隙,能够储存大量的地下水。
- 当深部热水在向上运移过程中,遇到不透水的地层阻挡时,热水就会在地下含水层中聚集,形成热水储存系统,在小汤山地区,由于地层的特殊组合和构造条件,使得地下热水能够相对稳定地存在于一定深度的含水层中。
- 断层与温泉出露关系
- 小汤山地区存在一些断层,断层的存在为地下热水的上升提供了通道,深部热水沿着断层破碎带向上运移,当热水上升到接近地表的浅部地层时,由于压力降低等因素,热水就会出露地表,形成温泉。
- 小汤山的部分温泉出露点与断层的分布有一定的关联,这些断层在地下起到了沟通深部热源与浅部含水层的作用,使得地下热水能够顺利地到达地表,从而形成了温泉这一独特的自然现象。
水文地质条件
- 地下水补给
- 小汤山地区有较为丰富的地表水补给来源,温榆河及其支流流经此地,地表水通过渗透作用不断补充地下含水层,降水也是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之一,每年的降雨通过地表渗透,逐渐渗入地下,增加了地下水位和水量。
- 这种持续稳定的地下水补给,保证了地下热水的水源供应,不断补充的新鲜地下水与深部热水混合,维持了温泉水的动态平衡,使得温泉能够持续涌出。
- 含水层特性
- 前文提到的碳酸盐岩地层等含水层,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储水性,它们能够储存大量的热水,并且在热水向上运移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过滤和调节作用。
- 这些含水层的岩石特性使得热水在其中流动时,能够与岩石发生一定的物质交换,从而溶解了岩石中的一些矿物质成分,如钙、镁、铁等,使得温泉水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
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共同作用,使得小汤山地区具备了形成温泉的有利条件,从而拥有了丰富的温泉资源。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