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城市规模因素
- 人口总量不足
- 青海全省人口相对较少,省会西宁的常住人口规模远低于一些修建地铁的城市标准,以地铁建设的基本要求来看,一般城市需要达到一定的人口门槛,例如300万以上的城区常住人口,西宁目前的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尚未达到这一标准,建设地铁的人口支撑不足。
- 人口数量少意味着城市的交通出行需求总量相对有限,难以达到地铁这种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所需要的客流量规模来维持其高效运营。
- 城市规模限制
- 西宁作为青海的主要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相对较小,较小的城市空间范围使得居民出行距离相对较短,现有的地面公交、快速公交等交通方式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建设地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不高。
- 不像一些大型城市,由于城市规模大、功能分区复杂,居民通勤距离长,地面交通拥堵严重,迫切需要地铁来缓解交通压力,青海目前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阶段尚未达到这样的需求程度。
经济因素
- 建设成本高
- 地铁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需要高昂的建设成本,青海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有限,财政收入难以承担如此巨额的地铁建设费用。
- 地铁建设涉及大量的拆迁、轨道铺设、车站建设、车辆购置以及后期运营维护等费用,每公里造价可能高达数亿元甚至更高,对于青海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
- 运营成本高
- 地铁建成后,运营成本也非常高,包括电费、车辆维护、人员工资等各项支出,青海的财政状况可能无法长期稳定地负担地铁运营所需的高额费用,可能导致地铁运营面临资金压力,影响其正常运营和服务质量。
- 而且地铁运营初期往往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长期大量补贴,这对青海的财政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 经济回报周期长
由于青海人口和客流量相对不足,地铁的票务收入有限,其经济回报周期会很长,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建设地铁可能在较长时间内难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从经济角度考虑,投资回报率较低,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
地理与地质条件因素
- 地形复杂
-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复杂,有山脉、高原、盆地等多种地形,西宁市区也存在一定的地形起伏,这给地铁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技术难度和工程挑战。
- 在山区建设地铁需要进行大量的隧道挖掘工程,复杂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增加,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远高于平原地区城市。
- 地质条件特殊
青海部分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如存在软土地层、冻土等情况,软土地层需要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以确保地铁轨道的稳定性;冻土地区在温度变化时会出现冻胀融沉现象,对地铁工程结构会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建设和维护的复杂性及成本。
交通需求结构与发展战略因素
- 交通需求结构特点
- 青海居民的出行方式和交通需求结构具有一定特点,西宁等城市居民出行中,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出行方式占比较大,地面公交在满足居民日常出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这种交通需求结构现状表明,在当前阶段,优先发展和完善地面公交、优化交通网络布局等措施可能更能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相较于大规模建设地铁,性价比更高。
-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 青海在制定交通发展战略时,更注重综合交通体系的构建和协调发展,目前的规划重点可能是加强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优化,提高综合交通枢纽的服务能力,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
- 在这种战略导向下,会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逐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优先考虑地铁建设,会先完善城市内部的道路网络,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待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建设地铁的条件时再进行规划建设。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