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因素
- 季风影响
- 西南季风:
- 缅甸位于亚洲南部,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西南季风通常在夏季从印度洋吹向陆地,携带了大量水汽,当它经过缅甸时,这些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每年5月至10月是缅甸的雨季,期间西南季风带来充沛的降雨。
- 西南季风的强度和路径变化会对缅甸降雨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如果西南季风势力较强,且稳定地影响缅甸,就会带来持续而大量的降雨,相反,如果西南季风异常偏弱或路径偏离,可能导致部分地区降雨不足,出现干旱情况。
- 热带辐合带:
- 热带辐合带是南北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其位置季节变化明显,在缅甸地区,当热带辐合带在夏季北移至该区域时,会促使大量暖湿空气汇聚,这里的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冷却,水汽凝结成云致雨,从而引发大雨。
- 热带辐合带的移动与全球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全球大气环流会出现异常,导致热带辐合带位置偏移,进而影响缅甸等地区的降雨模式,厄尔尼诺年,缅甸部分地区可能降雨减少,而在拉尼娜年,西南季风可能增强,降雨可能更为丰沛。
- 西南季风:
- 西风带波动
- 西风带在中高纬度地区,其波动有时会延伸到较低纬度影响缅甸,当西风带出现较强的波动时,会引导冷空气南下,与来自低纬度的暖湿空气交汇。
- 在缅甸地区,冷暖空气交汇形成锋面,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产生降雨,这种降雨过程可能较为剧烈,导致短时间内出现大雨天气,当西风带波动较强时,缅甸北部地区可能会受到明显影响,出现降雨增多甚至暴雨天气。
地形因素
- 山脉阻挡与抬升
- 缅甸境内山脉众多,如若开山脉、掸邦高原等,西南季风携带的水汽在遇到山脉阻挡时,被迫抬升。
- 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并凝结降雨,若开山脉西侧迎向西南季风,在山脉的迎风坡形成大量降雨,一些地区年降水量可达数千毫米,而山脉背风坡则由于气流下沉增温,形成雨影区,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燥。
- 山地地形还会使气流在爬坡过程中形成地形云,这些云在合适的条件下发展成降雨云系,增加降雨的可能性和强度,在掸邦高原周边地区,地形的起伏促使空气垂直运动加剧,常常引发大雨天气。
- 河谷地形的影响
- 缅甸有一些重要的河谷,如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河谷,河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周围山地的冷空气容易在夜间沿山坡下滑聚集在河谷底部,形成冷空气堆。
- 来自低纬度的暖湿空气在河谷地区与冷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冷空气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雨,这种在河谷地区由于冷暖空气交汇而产生的降雨,有时会表现为大雨天气,而且河谷地形相对封闭,水汽不易扩散,进一步增加了降雨的集中程度。
海洋因素
- 孟加拉湾的影响
- 缅甸西部濒临孟加拉湾,孟加拉湾是一个巨大的暖水体,为大气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来源,夏季,太阳辐射使孟加拉湾海水温度升高,大量海水蒸发,水汽进入大气。
- 这些水汽随着西南季风被输送到缅甸,成为降雨的重要物质基础,孟加拉湾的海温变化也会对缅甸降雨产生影响,如果海温异常偏高,蒸发量增大,水汽输送增强,可能导致缅甸降雨增多;反之,海温偏低则可能使降雨减少。
- 洋流作用
- 印度洋上的洋流对缅甸沿海地区的气候和降雨也有一定影响,季风洋流在夏季随西南季风自西向东流动,它将孟加拉湾的暖湿海水和水汽带到缅甸沿海。
- 暖湿的洋流与陆地空气相互作用,增加了沿海地区的水汽含量,有利于降雨的形成,洋流的流动还会影响大气环流的局部特征,使得沿海地区的降雨分布和强度发生变化,当洋流流速加快或方向改变时,可能会影响水汽输送的路径和范围,进而影响缅甸沿海地区的降雨情况。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