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夏季通常是比较炎热的,不过有时也会让人感觉相对没那么酷热,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气象因素
- 大气环流
- 北京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夏季,当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活动相对平衡时,可能会形成一些降水天气过程,降水会带走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给人凉爽的感觉,当有冷涡系统影响北京时,冷涡带来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交汇,常伴有降雨,能有效缓解炎热。
-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对北京气温影响较大,如果副热带高压较弱或位置偏南,其对北京的控制和下沉增温作用就会减弱,北京可能不会持续处于高温酷热状态,当副热带高压较强且稳定控制北京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少云,太阳辐射强烈,地面热量不易散发,气温就会显著升高,出现炎热天气。
- 地形地貌
- 北京处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部和西部多山地,山地对冷空气南下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当冷空气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南下时,受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移动速度减缓,冷空气在山前堆积,使得北京地区冷空气相对较多,气温相对降低,比如八达岭长城所在的山脉就对冷空气的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屏障和引导作用。
- 城市下垫面性质对气温也有影响,北京城市面积较大,城市下垫面多为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它们的比热容小,在太阳辐射下升温快,但同时散热也快,相比之下,郊区有较多的植被和农田等下垫面,比热容较大,升温慢降温也慢,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的热力差异会导致局地环流,使得城市近地面空气向郊区扩散,郊区相对凉爽的空气进入城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中心的气温,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夜晚城市中心气温下降相对较慢,而郊区气温下降较快,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给城市带来相对凉爽的空气。
- 云量和降水
- 北京夏季的云量变化会影响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量,如果云量较多,云层会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热量,从而降低气温,当出现层云或积雨云等云层较厚的天气时,太阳辐射被云层大量阻挡,地面气温上升幅度就会减小。
- 降水是降低气温的有效方式,降雨时,雨滴蒸发会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而且降水还能清洗空气中的尘埃等污染物,增加空气透明度,使得太阳辐射更易散射,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北京夏季的降雨虽然有时较为集中,但只要有降水过程,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炎热天气,比如一场午后雷阵雨过后,空气会变得清新凉爽。
人为因素
- 城市绿化和水体
- 近年来北京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吸收热量、增加空气湿度,从而调节局部气候,降低气温,公园、绿地中的树木和草坪能够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向空气中散发水汽,使周边区域的气温有所下降,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就成为了城市中的一片清凉之地,对改善周边区域的小气候发挥了重要作用。
- 城市中的水体如湖泊、河流等也能调节气温,水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水体在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量,使周边空气温度不至于过高;夜晚又向周围空气释放热量,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缩小了昼夜温差,北京的一些城市湖泊如昆明湖等,对周边区域的气温调节有积极影响,使得周边地区在夏季相对凉爽一些。
- 城市规划和建筑布局
- 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北京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合理布局建筑物,避免建筑物过于密集,以保证通风顺畅,通过规划城市道路、街区等空间结构,形成良好的通风廊道,有利于城市空气的流通,将热量带走,降低局部气温,一些新建的城市区域采用了较为科学的布局方式,使得空气能够在城市中更好地流动,缓解了热岛效应,让人们感觉相对凉爽。
- 建筑的设计和朝向也会影响室内外气温,北京的一些建筑采用了节能设计,如合理设置遮阳设施,减少太阳辐射进入室内,降低室内温度,同时也减少了建筑物向周围环境散发的热量,建筑朝向考虑了采光和通风需求,南北通透的建筑布局有利于空气对流,在夏季能有效改善室内外热环境,使居住和工作环境更加舒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城市炎热程度的感受。
- 能源利用和节能减排措施
- 北京在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少煤炭等高污染、高排放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的比重,这不仅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也对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有积极作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等设施的广泛应用,减少了传统能源的消耗,降低了因能源使用产生的热量排放,间接缓解了城市的炎热程度。
-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工业企业采用高效节能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建筑采用节能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热量散失和空调等设备的能耗;交通领域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和热量产生,这些措施综合起来,有助于减少城市的热排放源,对改善城市热环境、减轻炎热程度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他因素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北京的气候也受到一定影响,虽然整体气温有上升趋势,但气候变率也在增加,极端高温事件可能会更加频繁,但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年份或时段,由于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气温相对常年平均值没有那么高,从而给人北京“不热”的感觉,一些年份受拉尼娜等气候事件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北京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模式也会有所改变,可能会出现相对凉爽的夏季时段。
- 人们的适应和感受差异
人们对炎热的感受存在个体差异和适应过程,长期生活在北京的居民可能已经逐渐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特点,对夏季炎热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强,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家庭和公共场所都配备了空调等制冷设备,人们在室内能够保持舒适的温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感觉室外的炎热对生活影响不大,在炎热的白天,人们在室内办公、休息,到了夜晚气温下降后再外出活动,这样就会觉得北京没有那么酷热难耐,人们的心理预期和对比也会影响对炎热的感受,如果与历史上特别炎热的年份相比,或者与其他更炎热的地区相比,当前的气温可能就会让人感觉相对不那么热。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