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建设奇迹
- 历史对比鲜明:塞罕坝地区历史上曾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但由于过度开垦和砍伐等原因,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已成为一片荒原沙地。
- 造林成果显著:从1962年起,三代塞罕坝人历经55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营造起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如今的塞罕坝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基地之一,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这是对塞罕坝生态建设成就的高度认可,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声名远扬。
- 丰富的生态价值
- 维护生态平衡:塞罕坝森林资源丰富,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像一道绿色屏障,阻挡了风沙对周边地区的侵袭,保障了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 生物多样性宝库:这里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据统计,塞罕坝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6科261种、植物625种,其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北方地区极为罕见,例如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黑鹳、金雕、豹猫等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这使得塞罕坝成为科研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基地,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和生态爱好者前来研究探索。
- 独特的旅游资源
- 四季风光各异:塞罕坝拥有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清澈的湖泊和丰富的湿地等自然景观,四季景色分明,各有千秋,春季,万物复苏,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凉爽宜人,是避暑度假的好去处;秋季,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如诗如画;冬季,银装素裹,林海雪原,别具一番韵味。
- 旅游设施完善: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塞罕坝的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当地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了七星湖、塞罕塔、乌兰布通古战场等多个旅游景点,配套建设了酒店、民宿、餐饮等服务设施,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达数百万人次,成为知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