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运动
- 板块碰撞挤压 广西地处华南板块,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受到板块运动的强烈影响,大约在距今4亿年左右的加里东运动时期,华南板块与华夏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这种强大的挤压力使得地壳发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不断隆起抬升,逐渐形成了广西山地的雏形,广西的大瑶山地区就是在这一时期的构造运动中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和较高的山地地形。
- 多期次构造运动叠加 此后,广西又经历了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每次构造运动都对地壳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改造,进一步加剧了岩层的变形和隆升,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使得广西的山地地形不断发展演化,山脉纵横交错,地势起伏较大,在燕山运动期间,岩浆活动频繁,岩浆侵入地层并冷却凝固,形成了一些山脉和岩体,同时也加剧了地层的褶皱和断裂,促使山地地形更加复杂多样。
岩石特性
- 坚硬岩石广泛分布 广西地区广泛分布着如花岗岩、砂岩、石灰岩等坚硬岩石,花岗岩质地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地势,形成山地,砂岩具有较好的胶结性,也能抵抗一定程度的风化和侵蚀,有助于山地地形的保存,石灰岩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会被岩溶作用侵蚀,但在一些区域,其坚硬的岩层也能构成山地的主体,广西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山地,由于石灰岩的存在,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其中的山峰林立,就是山地地形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坚硬岩石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抵抗能力较强,不容易被快速侵蚀掉,从而有利于山地地形的长期存在和发展。
- 岩石抗风化差异 不同岩石的抗风化能力存在差异,这也影响了广西山地的形成和形态,花岗岩等侵入岩结晶程度高,结构致密,抗风化能力强,往往形成较为陡峭、高耸的山峰,而一些沉积岩如页岩,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在风化过程中容易被侵蚀,形成相对较低缓的地形,这种岩石抗风化能力的差异导致广西地区地形高低错落,山地与谷地相间分布,在广西的一些山区,花岗岩山体周围常常环绕着由页岩等较软岩石风化形成的谷地,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组合。
外力侵蚀作用
- 流水侵蚀 广西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下切侵蚀河床,使河谷加深,两侧的山体相对升高,逐渐形成山地,西江及其众多支流在流经广西境内时,对河床进行深切侵蚀,形成了许多深邃的峡谷,峡谷两侧的山体陡峭,构成了山地地形的一部分,流水还会对山坡进行侧蚀,使山坡不断后退,山体形态更加复杂,在一些山区,由于河流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河漫滩、阶地等地形,而周围的山地则在流水侵蚀的持续作用下保持着较高的地势。
-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山地形成的重要外力因素之一,广西的气候温暖湿润,风化作用较为显著,物理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和碎屑,降低了岩石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化学风化作用则改变了岩石的化学成分,使岩石更容易受到侵蚀,长期的风化作用使得山体表面的岩石不断剥落,山体逐渐被侵蚀变低变缓,但在一些地区,风化速度相对较慢,岩石抵抗风化能力较强,从而保持了较高的山地地形,在广西的一些古老山区,风化作用虽然持续进行,但由于岩石特性等因素,部分山峰仍然保留着较为原始、高耸的形态。
气候与地形相互作用
- 降水影响 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丰富的降水为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大量的降雨使得河流流量增大,侵蚀能力增强,能够更有效地切割地面,塑造山地地形,降水还会引发坡面径流,对山坡进行冲刷,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这些灾害进一步改变了山地的地形地貌,在广西的一些暴雨多发地区,强降雨后常常出现山体滑坡,滑坡体堆积在山谷中,改变了山谷的形态,也对周边山地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 气温变化 气温的变化也对广西山地的形成和演化有一定作用,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存在,使得岩石发生热胀冷缩,长期的热胀冷缩作用会使岩石逐渐破碎、剥落,加速风化过程,在冬季,气温较低,岩石裂隙中的水分结冰膨胀,进一步加剧岩石的破碎,这种气温变化引起的物理作用,与其他外力作用共同作用,促进了山地地形的塑造和演化,在广西的高海拔山区,气温变化较为明显,岩石风化作用相对强烈,山地的岩石表面常常布满了因风化而形成的裂缝和剥落的石块。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