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其作用是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而攻打瓮城则是战争中突破城门防线、攻入城内的重要手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控制城门:城门是城池的主要出入口,是进攻的关键目标,直接攻击城门,容易受到城墙上守军的攻击,风险较大,而攻占瓮城后,可以从瓮城的城门或城墙缺口进入瓮城,进而控制城门,为后续大军入城创造条件。
- 分散守军火力:瓮城的存在使得守军的防御火力分散,守军既要防守城墙,又要兼顾瓮城,攻城方可以利用瓮城吸引一部分守军的注意力和火力,然后再寻找机会突破城墙其他部位或直接攻破瓮城城门,从而增加攻城的成功率。
- 提供攻城掩护:攻城部队可以利用瓮城的城墙作为掩护,减少自身在攻城过程中的伤亡,在瓮城内,攻城部队可以相对安全地集结、准备攻城器械,或者对城门进行攻击作业,如挖掘城门、架设云梯等。
- 分割包围守军:一旦攻入瓮城,就可以对瓮城内的守军形成包围之势,将其与城墙上的守军分割开来,各个击破,这样可以削弱守军的整体防御力量,为攻城作战带来更大的优势。
在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攻城战都涉及对瓮城的争夺,在唐代安史之乱期间,张巡守雍丘城时,就曾与叛军在瓮城展开激烈战斗,成功抵御了叛军的多次进攻,在攻城战中,攻方通常会根据战场形势和瓮城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攻城策略,以突破瓮城这一重要的防御设施,实现对城池的占领。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