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为什么转场

百科4周前发布 admin
2 0
广告也精彩

气候因素

  1. 季节差异导致的牧场条件变化
    •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多样,不同季节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在天山地区,冬季气温极低,高海拔山区积雪深厚,牲畜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下觅食和生存。
    • 夏季时,高海拔牧场气候凉爽,水草丰茂,为牲畜提供了优质的食物来源,但随着秋季来临,气温逐渐降低,高海拔地区开始出现降雪等恶劣天气,不再适合牲畜长时间停留。
    • 而低海拔的冬季牧场在冬季相对温暖,有足够的干草储备等资源可供牲畜度过寒冬,所以牧民们需要根据季节变化,将牲畜从一个牧场转移到另一个更适宜的牧场。
  2. 应对极端气候风险
    • 新疆部分地区会出现暴风雪、干旱等极端气候,在暴风雪天气下,高海拔牧场的牲畜容易被积雪掩埋、冻伤甚至死亡,转场到地势相对较低、有一定遮蔽的冬季牧场,可以让牲畜躲避风雪,减少损失。
    • 当遇到干旱年份,夏季牧场水源干涸、牧草枯萎,牲畜面临饮水和食物短缺的危机,此时及时转场到有水源保障的其他牧场,能保证牲畜的生存。

资源利用

  1. 合理利用不同季节牧场的资源
    • 不同季节牧场的植被类型不同,春季,低海拔的草原率先返青,牧民将牲畜转移至此,能让牲畜及时吃到鲜嫩的青草,恢复体力。
    • 夏季,高海拔的山地牧场水草最为茂盛,牲畜在这里可以获取丰富的营养,有利于生长和育肥,秋季,牧民会把牲畜从高海拔牧场转移到过渡性牧场,让牲畜在这里积累一定的脂肪,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
    • 冬季,牲畜被转移到温暖避风、有充足干草储备的冬季牧场,确保它们能安全度过食物相对匮乏的季节。
  2. 维持牧场生态平衡
    • 如果牲畜长期集中在一个牧场放牧,会导致该牧场植被过度啃食,土地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通过转场,不同牧场可以轮流休养生息。
    • 牲畜离开夏季牧场后,牧场的植被有时间恢复生长,土壤也能得到涵养,有利于保持牧场的生态平衡,为未来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生产生活传统

  1. 传承游牧文化
    • 转场是新疆游牧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游牧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智慧的体现,一代代传承下来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转场过程中,牧民们形成了独特的迁徙习俗、传统技艺和社交方式,他们掌握了根据季节和地形选择最佳转场路线的技能,这种技能通过口传心授得以延续,转场时整个家族或部落的协作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2. 适应畜牧业生产特点
    • 畜牧业生产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转场能够适应牲畜随季节变化对牧场的需求,牧民们跟随牲畜的脚步,在不同牧场间辗转,便于对牲畜进行日常管理,如放牧、照料、疫病防治等。
    • 而且在转场过程中,牧民可以根据牲畜的实际情况,如膘情、健康状况等,及时调整放牧策略和生活安排,保障畜牧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