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水汽来源
- 丰富的降水
- 苍山所处地区降水较为充沛,该区域受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暖湿空气,遇山地阻挡后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这些频繁的降水过程使得空气中水汽含量很高,为云雾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 每年夏季,苍山地区常出现较强降雨,大量水分蒸发进入大气,使得空气湿度迅速增加,为云雾的出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 临近水域
苍山周边有洱海等水域,水域面积广阔,水体不断蒸发,大量水汽源源不断地进入周边大气,洱海的蒸发作用使得其上空水汽含量显著增加,这些水汽容易向苍山区域移动并聚集,进一步丰富了苍山地区的水汽供应,有助于云雾的形成。
合适的地形条件
- 山地的阻挡与抬升
- 苍山山体高大,当暖湿空气从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运动时,遇到苍山的阻挡,气流被迫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空气体积膨胀,气温随之降低,根据气温随高度递减的规律(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空气冷却使得水汽达到饱和状态,进而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形成云雾。
- 当来自洱海的暖湿气流吹向苍山时,在山脚处空气开始逐渐抬升,随着高度增加,水汽不断冷却,在山腰或山顶附近就容易形成云雾缭绕的景象。
- 山谷风的影响
- 苍山山谷地区存在明显的山谷风,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增温快,空气受热上升,形成谷风,谷底的空气则会沿着山坡向上补充,暖湿的谷底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雾。
- 夜晚,山坡散热快,气温迅速下降,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山风将冷空气带入山谷,与谷内原来的暖湿空气相遇,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后也会形成云雾,这种山谷风的昼夜交替变化,使得苍山地区云雾出现的频率较高。
稳定的大气层结
- 逆温层的存在
- 在苍山地区,有时会出现逆温层,逆温层是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当逆温层存在时,下层的暖湿空气无法向上扩散,水汽只能在逆温层下方聚集并凝结,从而容易形成稳定的云雾。
- 在某些天气条件下,苍山近地面层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影响,气温较低,而其上一定高度处由于空气下沉或其他原因出现气温升高,形成逆温层,下方的水汽就会在逆温层底部凝结,形成浓厚的云雾,且这种云雾往往持续时间较长。
- 空气层结稳定
苍山地区整体大气环境相对稳定,空气层结不易被破坏,稳定的空气层结使得水汽凝结后不容易扩散,有利于云雾的维持和发展,当暖湿空气在合适的地形条件下上升凝结成云雾后,由于空气层结稳定,云雾能够较长时间停留在一定区域,呈现出苍山云雾缭绕的景观。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