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为什么大雾

百科2个月前发布 admin
3 0
广告也精彩

地理环境因素

  1. 三面环海的特殊地理位置 北海地处北部湾畔,三面被广阔的海洋环绕,海洋水体面积巨大,在白天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而海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相对缓慢,到了夜晚,海水又会逐渐释放出白天吸收的热量,使得近海面的空气温度相对较高且湿度较大。 当暖湿的海洋空气遇到陆地相对较低的温度时,水汽就容易冷却凝结,从而为大雾的形成创造了水汽条件。
  2. 海陆风的影响 北海地区存在明显的海陆风现象,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受热上升,海面的冷空气则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陆地的冷空气又流向海面形成陆风。 在海陆风转换过程中,海风将海洋上的暖湿空气带到陆地,当这股暖湿空气遇到陆地上夜间冷却的物体表面或近地面较冷空气层时,水汽迅速凝结,容易产生平流雾,当海风带来的暖湿空气遇到北海市区内温度较低的建筑物、道路等表面时,水汽就会在这些物体表面凝结成小水滴,形成大雾。
  3. 周边地形的作用 北海周边地形较为平坦开阔,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气流产生影响,平坦的地形使得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较为顺畅,有利于暖湿空气的聚集和扩散,当暖湿空气在移动过程中遇到相对稳定的空气层时,就容易在特定区域堆积,使得水汽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并凝结成雾。 当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北海市区周边相对静止的冷空气层时,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在该区域形成大雾天气。

气象条件因素

  1. 暖湿空气的充足供应
    • 北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年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来自低纬度海洋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北海地区,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来源。
    • 特别是在春季和夏季,太阳辐射增强,海水蒸发旺盛,海洋上空的水汽含量大幅增加,这些暖湿空气随着大气环流运动到达北海,使得当地空气中水汽含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一旦满足其他合适条件,就极易形成大雾。
  2. 逆温层的存在 逆温层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逆温层的存在对大雾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 当逆温层出现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垂直对流运动受到抑制,这使得近地面的暖湿空气无法向上扩散,水汽和杂质就会在近地面聚集,随着水汽的不断积累,当达到饱和状态时,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大雾。
    • 在北海,逆温层的形成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地面热量迅速辐射散失,导致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而较高层空气由于离地面较远,降温相对较慢,从而形成了下冷上暖的逆温层结构,这种逆温层在冬季较为常见,为北海冬季大雾天气的频繁出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 风力条件适宜 风力对大雾的形成和维持也有重要影响,北海地区的风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大雾的生成。
    • 微风条件下,大气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暖湿空气的聚集和水汽的凝结,如果风力过大,会使暖湿空气快速扩散,不利于水汽的积累和雾的形成;而风力过小,则不利于空气中的水汽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和质量交换,也不利于雾的消散。
    • 当北海地区的风速在1 - 3米/秒左右时,比较容易出现大雾天气,这种微风条件使得暖湿空气能够在局部地区长时间停留,水汽持续凝结,从而形成较厚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雾。

季节因素

  1. 春季
    • 春季是北海大雾天气较为频繁的季节之一,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太阳辐射增强,海水开始大量蒸发,海洋上空水汽含量迅速增加,陆地气温也在逐渐升高,但升温速度相对较慢,海陆温差加大,暖湿的海洋气流不断向陆地推进。
    • 春季北海地区大气环流相对稳定,风力较小,有利于暖湿空气在近地面聚集,而且此时夜间地面辐射降温明显,容易形成逆温层,进一步抑制了空气的垂直对流,使得水汽更容易在近地面凝结成雾。
  2. 冬季
    • 冬季北海仍然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空气中水汽含量较高,冬季太阳辐射较弱,地面热量散失较快,气温较低,当暖湿的海洋空气遇到寒冷的陆地时,水汽迅速冷却凝结。
    • 冬季北海地区受大陆冷气团影响较大,容易出现逆温现象,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稳定,近地面水汽难以扩散,为大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冬季风力相对较小,也有助于大雾的维持和发展,导致北海冬季经常出现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雾天气。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