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所以有众多转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地质构造影响
- 岩石硬度差异
- 黄河流经地区的岩石硬度不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河流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会因岩石硬度而有所差异,当黄河遇到较软岩石组成的地带时,河流更容易下切和侧向侵蚀,从而使河道发生弯曲,比如在某些页岩、砂岩等较软岩石分布区域,河水能较快地冲刷岩石,拓宽河道并改变走向,形成弯曲。
- 而遇到坚硬岩石,如花岗岩等,河水侵蚀相对困难,河道较为稳定,但当河流遇到岩石硬度分布不均匀且存在软硬岩石交替的情况时,就容易在软岩石处侵蚀扩展,进而导致河道弯曲。
- 地壳运动与地形起伏
- 地壳运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变化,黄河流域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当黄河流经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时,为了适应地形,河流会不断调整方向以寻找相对平缓的路径。
- 在山脉阻挡或高地隆起的区域,黄河需要绕过这些地形障碍,从而形成转弯,像在一些褶皱山脉附近,黄河会沿着山脉的走向或绕过山脉的边缘蜿蜒前行,形成多个弯道,局部的地壳升降差异也会影响河流的流速和方向,促使河道发生弯曲,如果某一侧地壳上升,导致该侧地势相对较高,水流就会向另一侧流动,进而改变河道走向形成弯曲。
水文因素作用
- 河流流速差异
- 黄河不同河段的流速存在差异,在一些流速较快的河段,河水的侵蚀能力较强,主要以侧向侵蚀为主,容易使河道向两岸扩展并逐渐弯曲,在黄河上游落差较大的峡谷段,水流湍急,对河岸的侧向侵蚀作用明显,随着时间推移,河道会逐渐弯曲。
- 而在流速较慢的河段,泥沙容易淤积,这也会影响河道形态,当局部河段泥沙淤积使一侧河床变浅时,水流会偏向另一侧,导致河道向淤积少的一侧弯曲,比如在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流速相对较慢,泥沙淤积较为严重,经常会出现由于泥沙淤积不均匀而引起的河道弯曲现象。
- 河流水量分布
- 黄河水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河段分布不均,在洪水期,水量大增,河流的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如果此时某一侧河岸相对较薄弱,水流就会对其进行强烈侵蚀,使河道向这一侧弯曲,在一些支流汇入黄河的河口附近,洪水期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和水流,可能会改变黄河主河道的水流方向,导致主河道弯曲。
- 枯水期时,水量减少,河流的侧向侵蚀能力减弱,但仍会对河床进行下切和局部调整,在一些常年性弯曲河道中,枯水期河水会在弯曲处的凹岸继续下切加深,而在凸岸则会有泥沙淤积,进一步维持和强化了河道的弯曲形态。
其他因素影响
- 植被覆盖差异
- 黄河流域不同区域植被覆盖情况不同,植被茂密的地区,河流的侵蚀作用相对较弱,因为植被根系可以固着土壤,减少河岸崩塌的可能性,使河道相对稳定,在黄河源头部分地区,植被较好,河流相对顺直。
- 而在植被稀疏的区域,河岸抗侵蚀能力差,容易被河水冲刷,当黄河流经这些植被稀疏的地段时,就更容易发生侧向侵蚀,促使河道弯曲,比如在一些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黄河在流经此地时,由于河岸容易被侵蚀,河道经常出现弯曲变形。
- 人类活动干扰
- 人类的一些活动也会影响黄河河道的形态,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像修建水库等,会改变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水库蓄水后,下游河道的水量、流速等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河道侵蚀或淤积情况改变,进而影响河道弯曲度。
- 不合理的河道整治工程,如裁弯取直等,如果规划和实施不当,可能会打破原有的河道平衡,引发一系列新的河道变化问题,有时甚至会导致其他河段出现更复杂的弯曲情况,沿岸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活动改变了河流的水量分配,也会对河道形态产生一定影响,促使黄河河道发生转弯等变化。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