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空气质量状况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整体在不断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阶段性变化:
空气质量变化历程
过去,北京面临较为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主要原因包括:
-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大量污染物排放,随着经济发展,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较高,燃烧煤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 产业结构:北京作为工业城市,工业生产排放了大量废气,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在城市中存在,对空气质量造成较大压力。
-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尾气排放成为重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在城市交通繁忙时段,尾气排放集中,对空气质量影响显著。
- 城市建设与扬尘: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产生了大量扬尘,建筑施工、道路施工等过程中,土方开挖、物料堆放和运输等环节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会导致扬尘污染空气。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治理措施,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 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减少煤炭直接燃烧带来的污染物排放。
- 产业结构优化: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低污染、高附加值产业,疏解了一批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减少了工业源污染物排放。
- 机动车污染治理: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强新车环保准入管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使用率;优化交通管理,实施交通拥堵治理措施,减少机动车怠速和频繁启停造成的尾气排放。
- 扬尘污染控制:加强对城市建设施工、道路清扫保洁等扬尘源的监管,要求施工工地设置围挡、洒水降尘、物料覆盖等防尘措施;增加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及时清扫道路积尘,减少扬尘污染。
- 区域联防联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一行动、联合治理,共同应对区域性空气污染问题,在重污染天气时,协同采取应急减排措施,有效降低污染程度。
当前空气质量状况
北京空气质量总体呈持续改善趋势,但仍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波动。
在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空气质量可能会出现阶段性变差,比如在特定的气象形势下,大气处于静稳状态,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容易积聚,导致空气质量指数上升,出现雾霾等污染天气。
总体而言,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北京空气质量持续向好,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市民的蓝天幸福感不断增强。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