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曾在一段时间内被认为存在一些乱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
- 供需失衡
- 云南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涌入,尤其是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如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等,在旅游旺季时游客数量剧增,以丽江为例,在旅游高峰期,古城内人流量极大,远超其承载能力,大量游客的集中到来,使得旅游服务的供给相对紧张,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设施面临巨大压力,容易引发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
- 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在短期内难以同步增长且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当地居民看到旅游带来的商机,纷纷投身旅游服务行业,但缺乏专业培训,导致服务水平不高,比如部分导游可能没有经过系统规范的导游培训,在讲解和服务过程中表现不佳。
- 经营模式弊端
- 云南旅游行业长期存在以购物为主要盈利点的经营模式,一些旅行社为了获取高额回扣,频繁安排游客前往各种购物场所,甚至出现强制购物的情况,部分购物店与导游相互勾结,导游通过诱导、威胁等手段迫使游客消费,严重损害了游客的权益,破坏了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曾有报道称一些游客在云南旅游时被导游限制人身自由,不消费就不让离开购物店,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 景区周边存在大量的小摊贩和不规范的旅游经营点,这些经营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往往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如哄抬物价、售卖假冒伪劣商品等,在大理古城等景区周边,一些特色小吃店存在缺斤少两、价格虚高的现象,影响了游客对云南旅游的整体印象。
监管难度较大
- 地域范围广
云南地域辽阔,旅游景点众多且分布分散,从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到滇西南的西双版纳,跨度较大,这使得旅游监管部门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难以对各个旅游区域进行全面、及时、有效的监管,一些偏远地区的旅游景点,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容易出现监管漏洞,给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 行业业态复杂
云南旅游行业涉及旅行社、景区、酒店、餐饮、购物、交通等多个领域,各业态之间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这种复杂的行业结构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不同部门之间在监管职责上可能存在交叉或空白地带,导致对一些旅游乱象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地处理,比如在旅游购物环节,涉及工商、物价、旅游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职责,有时会出现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对违规购物店的处罚力度不够等情况。
部分游客行为影响
- 低价团消费观念
一些游客为了追求低价旅游产品,选择参加价格极低的旅行团,这些低价团往往通过诱导游客购物来弥补成本,游客自身的消费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旅游乱象的滋生,部分游客明知低价团可能存在问题,但出于经济考虑仍然选择报名,在旅游过程中又对导游的强制购物行为缺乏抵制能力,甚至主动配合购物,使得不良旅游经营行为有了生存空间。
- 维权意识淡薄
部分游客在遭遇旅游侵权行为后,由于维权意识淡薄,不知道如何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有的游客担心维权麻烦,选择忍气吞声,这进一步纵容了不良商家的违规行为,当游客遇到强制购物或遭遇不合理的高价消费时,没有及时向旅游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使得侵权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也难以形成对不良旅游经营行为的有效震慑。
近年来云南高度重视旅游市场整治,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监管、规范经营,旅游市场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旅游环境日益优化。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