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中秋节

百科2个月前发布 admin
1 0
广告也精彩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 天象崇拜:据考证,最初“中秋”一词在典籍中并非指节日,而是与天象相关。《周礼》中记载“中秋,夜迎寒亦如之。”这里的中秋是秋分时节,此时昼夜均分,而后逐渐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古人观察到在这个时节月亮格外圆润、明亮,出于对月亮的崇拜和敬畏,便有了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的传统,祈求风调雨顺、家庭团圆,这成为了中秋节的最初源头。
  • 帝王祭祀: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夕月之夕即秋分的晚上,后来祭月的时间就固定在了农历八月十五,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帝王祭祀仪式逐渐影响到民间,普通百姓也开始在八月十五这天祭月,这一传统习俗不断传承演变,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 民间传说
    • 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后,从西王母处得到一包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心怀叵测的蓬蒙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无奈吞下不死药,飞向了月宫,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
    • 吴刚伐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中秋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阖家团圆、欢庆丰收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