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渊源:贵阳筑城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牂牁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正式称贵州为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宋蒙古军都元帅、宣抚使杨铿率部归附朱元璋,时称水东的宋氏亲辖地有洪边十二马头,朱元璋筑城建省后,贵阳成为贵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所以贵阳简称“筑”,也被称为筑城。
- 地理环境:贵阳多山地、丘陵,城市周边山峦环绕,地形相对封闭,这种地形使得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城市形态相对紧凑,城墙在城市防御和界定空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久而久之,“筑城”就成为了贵阳的代名词。
- 文化传承:“筑城”这一称呼承载着贵阳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成为了贵阳独特的文化符号,代代相传,融入了贵阳人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脉络之中,成为贵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