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本身因素
- 品种特点 碧螺春属于绿茶,其树种本身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茶多酚等刺激性成分比例相对没那么高,所以滋味相对较为鲜醇淡雅,不如一些茶多酚含量高的茶那么浓烈。
- 采摘标准 碧螺春通常采摘一芽一叶初展的芽叶,芽头细嫩,内含物质相对有限,相对粗壮的原料能积累更多的茶多酚、咖啡碱等滋味物质,而碧螺春这种较细嫩的采摘标准使得它冲泡出的茶汤滋味不会特别浓郁。
- 茶叶等级 等级较高的碧螺春原料更为细嫩,加工过程中也更精细,虽然能很好地保留茶叶的鲜香,但在滋味的浓郁度上可能会稍欠一筹,如果购买到的是低等级碧螺春,可能会因为原料相对粗老一些,滋味相对会更浓郁一点。
- 储存不当 如果碧螺春储存环境潮湿、温度较高或者存放时间过长,茶叶容易受潮、氧化变质,这样会导致茶叶中的香气和滋味物质散失或转化,使得冲泡出来的茶汤香气减弱、滋味变淡。
冲泡因素
- 水温 碧螺春适合用80℃左右的水温冲泡,水温过高,会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迅速浸出,导致茶汤滋味苦涩,同时过高的温度还可能破坏茶叶中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使得后续几泡滋味明显变淡,如果水温过低,茶叶中的物质浸出不完全,茶汤就会显得淡薄。
- 投茶量 投茶量过少,茶叶与水的比例失衡,浸出的滋味物质有限,自然会使茶汤味道淡,一般建议根据个人口味和茶具大小来调整投茶量,比如150毫升左右的玻璃杯,投茶3克左右较为合适。
- 浸泡时间 浸泡时间过短,茶叶中的成分未能充分释放到水中,茶汤就会淡而无味,但如果浸泡时间过长,尤其是多次冲泡后浸泡时间过长,茶叶中的可溶物过度浸出,不仅会使茶汤变得苦涩,还会导致后续茶汤滋味寡淡,第一泡浸泡1 - 2分钟,之后每泡适当延长10 - 20秒。
- 冲泡手法 如果采用直接将开水猛冲茶叶的方式,容易使茶叶表面的物质迅速被冲开,而内部的成分却来不及充分溶出,导致茶汤前期滋味淡,且不耐泡,正确的冲泡方法应该是先将水注入杯中1/4 - 1/3,然后再投入茶叶,让茶叶在水中慢慢舒展、浸润,之后再续水至合适位置。
水质因素
- 硬度 水质过硬,水中的钙、镁等离子会与茶叶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从而使茶汤滋味变淡,口感发涩,比如使用矿物质含量过高的井水来冲泡碧螺春,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 酸碱度 偏碱性的水会改变茶汤的酸碱度,影响茶叶成分的稳定性和溶解性,进而使茶汤滋味变差、变淡,用pH值在6.5 - 7.5之间的中性水冲泡碧螺春较为适宜。
- 纯净度 水中含有较多杂质或异味,会掩盖碧螺春本身的香气和滋味,使茶汤喝起来不够清爽、纯净,感觉滋味淡,所以冲泡碧螺春最好使用纯净水或经过过滤处理的水。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