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原名陵阳山、九子山,之所以叫九华山,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 山峰形似:九华山主体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由于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许多奇峰怪石,其山峰形状犹如莲花,而“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阳数,代表多的意思,这里的九华山有99座山峰,仿佛盛开的99朵莲花,故得名九华山。
- 佛教文化:东晋时期,天竺(古印度)僧人杯渡曾在此山建寺,唐开元末年,新罗国(今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中国求法,卓锡九华,苦心修行75载,于99岁高龄圆寂,其肉身三年不腐,僧众认定他是地藏菩萨化身,建肉身塔供奉,佛教中地藏菩萨的道场理论上是在印度的铁围山,但中国佛教徒认为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与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九子山也逐渐被称为九华山,并被赋予了浓厚的宗教神秘色彩。
- 道家传说:传说九华山在古代是道教的福地,有九位仙人曾在此山修炼,他们在此处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和仙迹,山名也因此与“九仙”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就称为九华山。
- 历史文献记载: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秀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后人因此便称九子山为九华山。
九华山这个名称历经岁月变迁,承载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宗教圣地。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