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被称为“轻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轨道重量较轻:相较于传统铁路的重型轨道,轻轨所使用的轨道重量更轻,这使得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施工难度也有所减小,轻轨轨道每米重量可能在300-500公斤左右,而重轨每米重量可达600公斤以上。
- 列车轴重较小:轻轨列车通常采用单节或两三节车厢编组,整体重量较轻,轴重一般相对较小,轴重小意味着对轨道的压力较小,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轨道的磨损,延长轨道使用寿命。
- 列车外形较小:轻轨列车的外形尺寸相对较小,车身较为灵活,转弯半径小,适应复杂地形和狭窄街道,能更好地穿梭于城市区域。
- 适应中运量需求:轻轨主要用于城市内部或城市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适用于中运量的客运需求,一般每列轻轨列车的运载能力在1342人左右,每小时的单向运输能力为1万至3万人次,能够满足城市局部区域的交通流量。
- 造价相对较低:由于轨道轻、列车小等特点,轻轨系统的建设成本相对不高,包括轨道铺设、车站建设等方面,造价可能只是地铁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
- 运营速度适中:轻轨的运营速度通常适中,适合城市内部的短距离运输,其平均运行速度一般在20-35公里/小时左右,能快速地将乘客送达城市内各站点,满足城市居民短距离出行需求。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