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月饼的由来与中秋节紧密相连,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以下简述:
- 古代
- 起源说法一:与祭祀有关
-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在古代,每逢中秋夜,人们都要举行祭月仪式,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一些地方,还会将“月光纸”(一种绘有月神画像的纸)焚烧,然后将供月的食品分给家人。
- 起源说法二:军队传递信息
- 相传,月饼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当时,蒙古大军攻打南宋,中原地区的人民奋起反抗。
- 有一年,在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之际,起义军联合起来,计划于八月十五这一天同时起义,为了传递消息,他们把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藏在月饼里,分发给各地的起义军。
- 起义军们在收到月饼后,如期发动起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便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天吃月饼。
- 起源说法一:与祭祀有关
- 明清时期
-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已经相当盛行,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 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提高,品种也更加丰富,人们在月饼的馅料、形状、图案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其不仅成为一种美食,还成为了一种文化艺术品。
- 近现代
- 月饼已经成为了中秋节的标志性食品,它不仅是人们团聚时共享的美味佳肴,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
- 随着时代的发展,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口味也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豆沙、五仁、莲蓉等馅料,还有巧克力、水果、冰淇淋等创新口味,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