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排放
- 传统产业分布广泛
- 泉州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纺织、服装、建材、化工等传统产业发达,众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废气,纺织印染企业会排放含有挥发性有机物(VOCs)、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废气,这些废气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类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氨气等,以及大量的颗粒物,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 工业废气治理难度较大
- 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限制,废气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或运行不稳定,部分企业的废气处理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无法达到环保标准,不能有效去除废气中的污染物。
- 工业废气排放具有分散性,监管难度较大,一些小型企业可能存在偷排、漏排现象,使得部分污染物持续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区域空气质量。
机动车尾气排放
-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
- 随着泉州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大量的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行驶在城市道路上,尾气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 机动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特别是在交通拥堵时段,机动车怠速或低速行驶,尾气排放更加集中,污染物浓度升高,对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 老旧机动车比例较高
泉州存在一定数量的老旧机动车,这些车辆发动机技术相对落后,尾气净化装置老化或缺失,尾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大,老旧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往往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
城市建设与扬尘
- 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
- 泉州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项目众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物料堆放、建筑材料装卸运输等环节容易产生扬尘。
- 在拆除建筑物时,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会产生大量扬尘,这些扬尘颗粒随风飘散,增加空气中颗粒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
- 道路扬尘
- 城市道路保洁工作虽然在不断加强,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道路清扫频率不够,洒水降尘措施落实不到位。
- 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干燥多风天气下,车辆行驶带动地面灰尘扬起,形成扬尘污染,影响道路周边空气质量。
能源结构
- 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泉州在能源消费中,煤炭仍占有一定比例,煤炭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一些小型企业、餐饮场所等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燃烧不充分,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 清洁能源利用比例有待提高
虽然泉州在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但目前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相对较低,相比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质量,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泉州的空气质量。
气象条件
- 不利的气象扩散条件
- 泉州有时会出现静稳天气,大气稳定度高,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弱,污染物难以扩散稀释,在这种气象条件下,污染物容易在近地面层积聚,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 逆温现象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逆温层的存在阻碍了空气的垂直交换,使得污染物不能及时向上扩散,从而在地面附近积累,加重空气污染程度。
- 降水偏少
降水对空气质量有净化作用,当降水时,雨滴可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污染物,将其带到地面,从而降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泉州部分时段降水偏少,使得空气自净能力减弱,污染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延长,导致空气质量变差。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