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天黑很晚

百科5个月前发布 admin
1 0
广告也精彩

地理位置和纬度因素

  1. 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时间长
    • 欧洲大陆跨越了较广的纬度范围,尤其是北欧和中欧的部分地区纬度较高。
    • 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高纬度地区会经历极昼现象或较长的日照时间,挪威、瑞典等国家的部分地区在夏季时,太阳在天空中停留的时间很长,从清晨到傍晚,日照时长可达16小时甚至更久,所以天黑得很晚。
  2. 昼长夜短的季节性变化
    • 随着地球公转,欧洲各地在不同季节的昼夜长短会发生明显变化。
    • 除了夏季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外,即使是欧洲中纬度地区,如法国、德国等,在夏季时白天也显著长于黑夜,越接近夏至日(6月21日或22日左右),白天时间越长,天黑得越晚,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使得太阳光线在不同季节照射到地球表面的角度不同,从而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大气和天文因素

  1. 大气折射对日落时间的影响
    • 大气折射会使太阳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更高。
    • 在日落时,由于大气折射的作用,太阳的光线会在大气层中发生弯曲,使得我们看到太阳的位置比它实际在地平线以下的位置要高一些,这就导致太阳实际已经落山,但我们肉眼看到的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上,所以感觉天黑得比理论上要晚。
  2. 天文晨昏蒙影现象
    • 天文晨昏蒙影是指太阳中心位于地平线下6°到18°之间的时段。
    • 在这个时段内,虽然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以下,但天空仍然有一定的光亮,欧洲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大气条件,天文晨昏蒙影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在北欧的夏季夜晚,即使太阳已经落山,天空依然明亮,这是因为天文晨昏蒙影的存在,使得天黑的时间进一步延迟,人们会感觉夜晚来得很晚。
© 版权声明
广告也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