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因素
- 原料成本
- 糯米的价格通常比普通大米要高一些,在一些粮食市场上,优质糯米每斤的价格可能比普通大米贵0.5 - 1元左右,对于大规模生产食品的商家来说,长期采购糯米会显著增加原材料成本,如果产品的利润空间有限,使用糯米会压缩利润,影响经营效益。
- 比如一家生产面包的工厂,每天需要大量的面粉作为原料,如果将普通面粉换成糯米粉,仅原料采购这一项,每天就要多支出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这对企业的成本压力是很大的。
- 加工成本
- 糯米的加工特性与普通大米有所不同,糯米的黏性较大,在加工过程中,设备的磨损可能会更快,磨粉机等设备在处理糯米时,零部件的更换频率可能会增加,从而导致加工设备的维护成本上升。
- 由于糯米的黏性,在生产线上的输送、成型等环节可能需要对设备进行特殊调整或添加特殊装置,这也会增加额外的设备改造和维护费用,比如制作糯米糕点的生产线,可能需要配备专门的防黏附装置,这无疑增加了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
产品特性及质量因素
- 口感需求
- 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口感要求,很多商家生产的产品并不适合糯米的口感特点,生产普通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时,消费者通常期望有较为筋道、有一定韧性的口感,而糯米制成的类似产品会过于黏软,不符合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这类主食的口感偏好。
- 对于一些休闲零食如薯片、饼干等,其口感追求的是酥脆、轻薄,糯米无法满足这样的产品特性需求,使用糯米反而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导致消费者接受度降低。
- 保质期与稳定性
- 糯米在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由于其较高的糖分和水分活性等特性,相对普通大米更容易变质,在一些需要较长保质期的产品生产中,使用糯米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货架期。
- 比如生产常温保存的谷物棒,如果使用糯米作为原料,可能会在储存过程中出现发霉、变质等问题,增加了产品质量风险和售后成本,商家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市场声誉,会选择更易于保存和加工稳定的原料,而不采用糯米。
- 产品外观
某些产品对外观有特定要求,糯米在加工后可能会呈现出与产品预期外观不一致的效果,制作透明包装的即食粥品时,普通大米熬制的粥可能会保持相对清澈、均匀的外观,而糯米熬制的粥可能会比较浓稠、浑浊,影响产品的视觉效果,不符合消费者对于产品外观的期望,从而影响产品的销售。
生产效率因素
- 工艺适配性
- 商家现有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可能是按照普通大米等原料设计的,不太适合糯米的加工,如果要使用糯米,需要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大规模改造,包括原料预处理、加工参数调整、包装方式改变等。
- 一家传统的米粉生产企业,其生产设备和工艺是针对普通大米磨浆、蒸煮、成型等环节优化的,若要改用糯米生产米粉,磨浆时糯米的黏性可能导致堵塞筛网,蒸煮时间和温度也需要重新摸索调整,成型环节可能需要更换模具等,这一系列的改变会极大地降低生产效率,甚至在改造过程中会导致生产停滞,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 产量与产能
- 使用糯米可能会降低单位时间内的产量,由于糯米加工过程中的一些特性,如黏性导致物料输送困难、成型速度慢等,会使生产节奏变慢。
- 比如一家糕点厂,原本使用普通面粉每天能生产10000个糕点,换成糯米粉后,由于糯米粉在搅拌、成型等环节耗时增加,每天的产量可能会下降到8000个左右,这对于以产量为重要竞争力的商家来说是不利的,会影响市场供应能力和销售业绩。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