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时会下冰雹,主要与以下条件有关:
- 水汽条件:
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冰雹的基础,在强烈对流天气中,大气中含有丰富的水汽,这些水汽上升到高空后遇冷会逐渐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
- 对流运动:
- 强烈的对流运动是关键因素,大气中的不稳定层结导致空气剧烈上升和下降,当水汽随着强烈对流上升到较高高度时,周围环境温度很低,水汽迅速凝结成小冰晶。
- 随着气流的进一步上升,更多的水汽不断在小冰晶表面凝结,使冰晶逐渐增大。
- 云层温度结构:
- 在冰雹形成过程中,云层的温度结构很重要,从云底到云顶存在一个温度逐渐降低的区域。
- 在上升气流中,小冰晶会经历不同温度层,首先在温度略低于0℃的区域,水汽会在冰晶表面凝华增长;当冰晶继续上升到温度更低(通常低于-10℃甚至更低)的区域时,过冷水滴会直接冻结在冰晶上,使其快速增大。
- 上升气流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 足够强且持续时间较长的上升气流能支撑不断增大的冰雹颗粒在云层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使其充分增长。
- 当冰雹颗粒增大到一定程度,上升气流无法再支撑时,就会从云层中掉落,如果在掉落过程中,又遇到强烈的上升气流,冰雹可能再次被带到云层上部继续增长,从而形成更大的冰雹。
- 环境风场:
合适的环境风场对冰雹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影响,风场的垂直和水平分布会影响水汽的输送、对流的发展以及冰雹颗粒的移动路径等,特定的风切变条件可能有利于冰雹在云层中的多次循环增长,使其变得更大。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