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存在低价旅游现象,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 旅游目的地增多
- 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发展,除了海南,像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区也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日益多样,这些地区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产品,与海南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
- 例如云南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美丽的自然风光如丽江古城、大理洱海、香格里拉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四川的九寨沟、峨眉山、乐山大佛等知名景点也深受游客喜爱,广西的桂林山水更是闻名遐迩,游客的选择范围大大增加,使得海南旅游市场面临较大的客源分流压力。
- 旅行社竞争压力
- 海南当地旅行社众多,加上全国范围内大量旅行社在海南设立分社或开展业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源,旅行社不得不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游客。
- 以海南一些热门旅游线路为例,不同旅行社的报价可能相差较大,一些旅行社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会推出低价旅游团,以低价策略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游客。
旅游产品成本因素
- 交通成本
- 尽管海南与内地的交通方式不断增加,但在旅游旺季等特定时期,机票、船票等交通费用仍然较高,部分旅行社通过与航空公司、船运公司合作,获取一定的批量优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交通成本。
- 一些旅行社提前预订大量机票,与航空公司协商争取到较低的折扣票价,从而为降低旅游产品价格提供了空间,随着海南岛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岛内交通成本相对较为稳定,这也使得整体旅游成本有一定的控制余地。
- 住宿成本
- 海南酒店数量众多,不同档次的酒店可供选择,在旅游淡季,一些酒店为了吸引客源,会大幅降低房价,旅行社与酒店长期合作,能够拿到相对优惠的房价,从而降低住宿成本。
- 比如三亚一些中低端酒店,在淡季时房价可能会比旺季便宜一半甚至更多,旅行社可以利用这种价格差异,以较低的住宿成本来制定更具价格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一些新开业的酒店为了提高知名度,也会推出优惠价格吸引游客,这也为低价旅游产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 景区运营成本
- 海南部分景区为了吸引更多游客,会推出一些优惠政策或套餐,降低门票价格,一些景区会在特定时间段推出半价门票活动,或者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包含景区门票、导游服务等的组合套餐,给予旅行社一定的优惠。
- 景区的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相对固定,通过增加游客流量可以提高单位成本的收益,所以愿意在门票价格等方面做出让步,这也使得旅游产品整体价格有下降的可能,进而催生了低价旅游产品。
游客需求和消费心理影响
- 价格敏感型游客群体
- 有相当一部分游客对价格较为敏感,他们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重点比较不同地区和旅行社的价格,这些游客往往更关注旅游的基本体验,希望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旅游目的。
- 例如一些退休老人、学生群体以及收入不高的人群,他们可能会因为海南的低价旅游产品而选择前往海南旅游,为了迎合这部分游客的需求,旅行社推出低价旅游产品,以吸引这一庞大的价格敏感型市场。
- 游客对旅游产品价值认知差异
- 部分游客对旅游产品的价值认知主要集中在价格上,认为价格低就是性价比高,他们可能不太了解旅游产品背后的服务质量、行程安排等因素,只看到了眼前的低价。
- 一些旅行社正是利用了游客这种认知差异,通过降低服务标准或减少旅游项目中的隐性消费等方式,在保证表面价格低的同时,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而游客由于缺乏对旅游产品全面的了解,往往容易被低价所吸引,从而选择了一些低价但质量参差不齐的旅游产品。
旅游行业监管与规范问题
- 监管难度较大
- 海南旅游市场规模庞大,涉及众多旅游企业和经营活动,监管难度较大,一些不良旅行社和导游利用监管漏洞,采取不正当手段经营。
- 部分旅行社在旅游合同中设置模糊条款,或者在行程中擅自增加自费项目、强制购物等,而监管部门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所有违规行为,这使得一些低价旅游产品得以存在并误导消费者,影响了整个旅游市场的价格秩序。
- 行业规范执行不到位
- 尽管旅游行业有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一些旅行社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严格按照规范提供服务,降低服务质量标准。
- 比如在导游服务方面,部分导游为了获取更多回扣,诱导游客购物,减少讲解和服务时间,导致游客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这种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使得低价旅游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也影响了海南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整体形象。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