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以下特点:
气候特征
- 气温
- 冬季较短且不太寒冷:粤北地区纬度相对较低,冬季受冷空气影响程度相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等北方区域要小一些,冬季平均气温一般在5℃至10℃左右,虽然偶尔会有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明显下降,但持续时间不长,极端低温一般在0℃左右,极少出现长时间的严寒天气。
- 夏季较长且较为炎热:夏季平均气温在25℃至30℃之间,部分地区在盛夏时气温可超过30℃,甚至接近35℃,由于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夏季较为闷热,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持续时间也较长,一般从5月下旬至9月上旬左右都处于较为炎热的时段。
- 降水
- 降水丰富: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4月至6月的前汛期和7月至9月的后汛期降水较为集中,前汛期主要受锋面雨带影响,多连续性降水;后汛期则多台风带来的降水,降水强度较大,常伴有暴雨甚至大暴雨天气。
- 春雨和秋雨:春季(3月至4月)也有一定降水,春雨较为柔和,对农作物的生长起到滋润作用,秋季(10月至11月)有时也会有一些降水,称为“寒露风”带来的降水,不过降水量相对夏季要少很多。
- 光照
粤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在1500小时至2000小时左右,夏季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但在雨季时,日照时间会相应减少,冬季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不过由于纬度位置,冬季太阳高度角相对不是特别低,所以光照条件仍能满足一些喜温作物一定的生长需求。
- 季风
受季风影响显著,冬季盛行偏北风,空气较为干燥寒冷;夏季盛行偏南风,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降水增多,气温升高,季风的交替影响使得粤北地区季节变化明显,气候呈现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 纬度位置:粤北地区位于北纬24°37′~25°31′之间,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多,这使得该地区气温相对较高,为亚热带气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海陆位置:地处我国南部沿海地区,离海洋较近,海洋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夏季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带来丰富降水,冬季海洋又能使该地区相对温暖,不至于过于寒冷,海洋的存在使得粤北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较为干燥。
- 大气环流:
- 受副热带高压带季节性移动的影响,夏季,副热带高压北移,粤北地区受其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炎热,降水相对较少,形成高温少雨的时段。
- 受锋面雨带推移影响,每年4月至6月,锋面雨带在我国南方地区移动,粤北地区受其影响,形成前汛期降水,7月至9月,台风活动频繁,台风带来大量降水,是粤北后汛期降水的重要来源,冬季,粤北地区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盛行偏北风,带来寒冷干燥的天气。
- 地形因素:
- 粤北地区多山地、丘陵,山脉走向对气流有阻挡和抬升作用,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阻挡,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容易形成降水,使得山脉迎风坡降水更为丰富,南岭山脉对夏季风的阻挡,使得其南侧的粤北地区降水增多。
- 山地地形也影响了气温的分布,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粤北的山地使得该地区气温垂直变化较为明显,在山区不同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气候带,局部小气候特征显著。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