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形势
- 西风带系统影响
- 西风带是中高纬度地区的重要环流系统,近期西风带波动较为频繁,槽脊活动较多,当西风槽东移时,往往会带来冷空气的南下,冷空气与成都地区相对暖湿的空气交汇,就容易产生降水,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侵入成都上空,使得暖湿空气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雨天气。
- 西风带中的低涡系统有时也会影响成都,低涡是指在高空等压面上具有气旋性环流的冷性涡旋,它通常会带来较强的降水天气,当低涡移动到成都附近时,其辐合上升运动促使大量水汽凝结,从而导致成都出现持续降雨。
- 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变化
- 副热带高压是影响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重要天气系统,近期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变化对成都降水有显著影响,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时,其北侧的西南气流会将大量暖湿水汽输送到成都地区,暖湿空气在成都上空积聚,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
- 如果副热带高压强度相对较弱,其对暖湿气流的阻挡作用减弱,使得暖湿气流能够更顺畅地向北推进到成都,与冷空气交汇形成降水,当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北方冷空气在成都地区交汇时,就容易引发持续性的降雨过程。
地形因素
- 盆地地形的影响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较为封闭,暖湿空气进入盆地后,容易在盆地内堆积,当有冷空气或其他天气系统影响时,堆积的暖湿空气就会被迫抬升,从而形成降水。
- 盆地四周山脉环绕,如西部的邛崃山脉、北部的龙门山脉等,这些山脉对气流有明显的阻挡作用,使得暖湿空气在山脉迎风坡一侧被迫抬升,水汽冷却凝结成云致雨,成都位于山脉的背风坡一侧,当暖湿空气翻越山脉后,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相对稳定的大气层结,有利于降水天气的维持和发展。
- 盆地内空气湿度较大,水汽含量丰富,在适宜的天气条件下,这些水汽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并形成降水,而且盆地内的热量不易散发,使得空气垂直对流相对较弱,大气中的水汽容易聚集,进一步增加了降水的可能性。
- 城市热岛效应与降水 成都作为一个大城市,存在一定程度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下垫面多为水泥、沥青等材质,比热容较小,在太阳辐射下升温较快,城市上空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上升气流。
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冷空气会向城市中心汇聚,这种城市与周边乡村之间的热力差异,使得城市上空的上升气流与周边冷空气交汇,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形成,研究表明,城市热岛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降水概率,成都近期的多雨天气可能也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水汽条件
- 季风带来的水汽输送 成都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的水汽,近期夏季风较为活跃,将丰富的水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成都上空,这些水汽为降雨提供了物质基础。
西南季风是夏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携带的水汽量较大,当西南季风势力较强时,会将印度洋和南海的暖湿水汽输送到成都地区,暖湿空气在成都上空遇冷后,水汽迅速凝结,形成降水,在某些年份的夏季,西南季风强盛时,成都地区会出现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
- 本地水汽蒸发 成都地区气候湿润,河流、湖泊等水域面积较大,土壤湿度也较高,这些丰富的水源在太阳辐射下不断蒸发,增加了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特别是在近期的天气条件下,气温相对较高,蒸发作用更加明显,本地蒸发的水汽与外来输送的水汽共同作用,使得成都上空的水汽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为降水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有合适的天气系统触发时,就容易产生降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