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的由来主要与纪念诸葛亮有关,以下为你展开介绍:
- 纪念诸葛亮:
-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曹魏,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
-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刘禅下诏为诸葛亮在沔阳立庙,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因此该庙起初被叫做武侯祠。
- 武侯祠迁至成都:
- 后来,由于年代久远,诸葛亮旧庙的具体位置已不可考。
- 大约在东晋时期,桓温平蜀后,将诸葛亮的故宅迁到了少城(成都旧城西半部)。
- 南北朝时,萧梁刘之遴在《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中记载:“诸葛武侯祠在今益州城内。”这表明,最晚在南北朝时期,祭祀诸葛亮的专祠已经迁至成都城内。
- 现存武侯祠的形成:
- 现在人们看到的成都武侯祠,是在明清时期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而成的,明朝初年,祠庙被并入汉昭烈庙,形成了君臣合祀的格局。
- 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川巡抚张德地主持重建武侯祠,并在照壁上题写了“汉昭烈庙”四字,但因民间习惯,仍称其为武侯祠。
- 此后,又经过了多次修缮和增建,逐渐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武侯祠景区。
成都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是纪念诸葛亮的主要胜迹,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