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河流之所以弯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地形地质因素
- 土壤特性:草原地区的土壤通常具有一定的疏松性,河流在流动过程中,更容易对两岸土壤进行侵蚀,当河流遇到河岸土壤较为薄弱的部位时,会优先冲刷侵蚀,逐渐形成凹岸,而在河流的另一侧,水流速度相对较慢,泥沙等物质在此沉积,形成凸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侵蚀和沉积作用不断加强,使得河流的弯曲程度逐渐增大。
- 地质构造:草原地下的地质构造并非完全均匀一致,如果存在断层、岩石硬度差异等情况,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受到这些地质构造的影响,当河流遇到岩石硬度较低的区域时,更容易下切和侧向侵蚀,导致河道弯曲。
- 外力作用
- 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会使河流向右岸偏移,导致右侧河岸受到的侵蚀作用更强,左侧河岸则以沉积为主,从而推动河流不断向右弯曲,南半球则相反,地转偏向力使河流向左岸偏移,河流向左弯曲。
- 侧向侵蚀:在平原或草原这种地形相对平坦开阔的区域,河流的侧向侵蚀作用较为显著,由于水流速度在河道横截面上分布不均匀,靠近凹岸一侧水流速度较快,对凹岸的侵蚀作用较强;而靠近凸岸一侧水流速度较慢,泥沙等物质容易在此沉积,这种侧向侵蚀和沉积过程不断交替进行,促使河流形成弯曲的河道。
- 植被影响
- 植被根系固定作用:草原上生长着丰富的草本植物,其根系具有固土作用,在河流两岸,植被可以防止河岸土壤被快速侵蚀,不同位置的植被覆盖情况和根系固土能力存在差异,一些地方由于植被生长较好,根系对土壤的固定作用较强,能够抵抗水流的侵蚀,使得水流更容易冲刷其他相对薄弱的部位,进而导致河道向植被覆盖相对较差的区域弯曲发展。
- 阻碍水流:当河流中的水流遇到岸边生长较为茂密的植被时,水流速度会受到一定阻碍,在植被阻碍作用的影响下,水流会在局部区域发生改变,形成一些小的漩涡和回流,这些漩涡和回流会进一步影响水流对河岸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使得河道在植被周围逐渐发生弯曲。
- 水源补给特点
- 分散补给:草原地区的水源补给往往比较分散,多条小支流或地下水渗出等方式为河流提供水源,这些分散的水源汇入主河道的位置不同,导致水流在河道内的流动方向和速度也会受到影响,不同位置的水流相互作用,容易使河道形成弯曲的形态。
- 季节性变化:草原地区降水具有季节性变化,河流流量也会随之波动,在洪水期,河流流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对河岸的侵蚀作用增强;而在枯水期,流量减小,水流速度减慢,以沉积作用为主,这种季节性的水流变化使得河流在不同时期对河岸的作用不同,进一步促进了河道的弯曲发育,洪水期时较强的侵蚀作用会在某些部位冲出新的河道,而枯水期时新河道又可能被泥沙淤积,原河道的形态也会在这种反复作用下变得更加弯曲。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