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部分地区是有降雨的,但有时可能出现局部少雨或干旱的情况,主要原因如下:
大气环流异常
- 副热带高压影响
- 当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强、偏西时,它会像一个“屏障”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向云南输送,暖湿气流是形成降雨的重要条件之一,缺少了充足的水汽供应,云南部分地区就难以形成有效的降雨,从而出现少雨的状况。
- 在某些年份,副热带高压长时间控制云南上空,使得云南大部分地区处于下沉气流控制下,空气难以垂直上升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导致降水明显减少,出现阶段性干旱少雨天气。
- 季风异常
- 云南属于季风气候区,主要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如果季风强度异常偏弱或者推进时间异常偏晚,就会使云南地区获得的水汽量减少。
- 当西南季风势力不足时,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水汽无法大量输送到云南,导致云南的降水条件变差,部分地区降雨减少,而且季风的异常还可能导致雨带在云南的分布出现异常,本该有降雨的区域降水不足,而其他区域却降水过多或过少,造成局部干旱或洪涝等灾害与少雨并存的复杂局面。
地形因素
- 山脉阻挡
- 云南地形复杂,山脉众多,一些高大山脉如横断山脉等对气流有明显的阻挡作用,当暖湿气流遇到山脉阻挡时,气流被迫抬升,在山脉迎风坡形成丰富的降雨,而背风坡则可能因气流下沉增温,水汽难以凝结,形成“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 哀牢山等山脉的西侧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东侧背风坡的部分地区相对少雨,这种地形导致的降水差异,使得云南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少雨情况,即使周边地区有降雨,雨影区也可能处于相对干旱少雨状态。
- 高原地形影响
- 云南处于云贵高原,高原地形使得空气相对稀薄,大气中水汽含量相对较少,高原的热力作用也会影响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
- 白天高原受热快,空气上升形成局部低压,可能吸引周边气流辐合,但上升气流在高空辐散后,不利于水汽的进一步聚集和凝结降雨,夜晚高原冷却快,空气下沉形成局部高压,不利于水汽向上输送,使得水汽难以在近地面冷却成云致雨,导致部分时段和区域降雨减少。
全球气候变化
- 气温升高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云南地区气温上升,气温升高会使蒸发量增大,土壤水分蒸发加快,空气湿度相对降低,不利于降雨的形成。
- 气温升高还可能影响大气环流模式,导致季风强度和路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云南的降水,气温升高可能使得原本稳定的大气环流系统受到扰动,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条件改变,导致降水分布异常,部分地区出现少雨干旱。
- 极端气候事件增加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等发生频率增加,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升高,会引发全球性的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云南地区降水减少。
- 拉尼娜现象则相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降低,虽然对云南降水的影响较为复杂,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云南的降雨格局,有时会造成部分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这些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使得云南降雨的不确定性增加,局部少雨情况时有发生。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