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因素
- 处于海陆交界地带
- 秦皇岛位于渤海湾西岸,这种海陆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也慢。
-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于海洋,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海洋上相对较冷的空气就会流向陆地补充,形成海风,夜间则相反,陆地降温快,气温低于海洋,陆地近地面空气冷却收缩下沉,海洋上较暖的空气流向陆地,形成陆风,海陆风的交替出现使得该地区风较为频繁。
- 位于季风气候区
- 秦皇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环流影响显著,冬季,亚洲大陆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季风,秦皇岛会频繁受到西北冷空气的侵袭,带来强劲的西北风。
- 夏季,大陆受印度低压控制,海洋上是高压,盛行东南季风,秦皇岛会吹东南风,季风的季节性转换导致该地区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化,而且风力也会因季风的强弱而有所不同,在季风强盛时期,风会比较大。
大气环流背景
- 处于西风带控制区域
- 秦皇岛整体处于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内,西风带的大气环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其波动和气流的输送会对该地区的天气产生影响。
- 西风带中的高空槽脊系统移动时,会引起地面气压场的变化,导致冷暖空气的交汇和调整,当高空槽移过秦皇岛时,往往会带来一定的天气变化,其中就包括风力的改变,槽前上升气流有利于空气的垂直运动和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可能引发大风天气;槽后则多为下沉气流,天气相对稳定,但有时也会伴随冷空气的扩散,产生不同程度的风。
- 受锋面活动影响
- 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秦皇岛地区经常会受到锋面活动的影响,冷锋过境时,冷空气迅速推进,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强烈的对流,往往伴随着大风天气,冷锋后的冷空气堆积,气压梯度增大,也会使风力加大。
- 暖锋过境时,虽然风力变化相对缓和,但暖空气的逐渐爬升也会引起一定的气流扰动,导致风的出现,而且锋面活动频繁,使得该地区的风较为常见。
地形地貌因素
- 地形开阔
- 秦皇岛周边地形相对开阔,没有高大山脉等地形的阻挡,广阔的平原和沿海区域使得空气在水平方向上能够较为顺畅地流动。
- 当有冷空气南下或者暖湿气流北上时,空气可以长驱直入,较少受到地形的阻碍而改变方向或减弱强度,有利于大风天气的形成和维持,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可以较为顺利地到达秦皇岛地区,形成较强的西北风。
- 海岸线走向的影响
- 秦皇岛的海岸线呈东北 - 西南走向,这种海岸线走向与盛行风向有一定的夹角,当风向与海岸线夹角较大时,气流在沿海岸线流动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摩擦和阻挡,使得气流在沿海地区产生辐合或辐散现象。
- 当偏北风与海岸线夹角较大时,气流在沿海岸线南下过程中,由于海陆边界的影响,会在某些区域产生气流的堆积或加强,从而导致风力增大,出现大风天气。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