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 存在的突出问题
- 不合理低价游泛滥:一些旅行社以极低的价格吸引游客,然后通过强制购物、增加自费项目等手段来获取利润,游客可能被带到指定的玉石店、茶叶店等,不购物就会遭受导游的冷言冷语甚至威胁,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 宰客现象频发:部分景区周边的餐饮、住宿商家存在宰客行为,一些餐馆会故意抬高价格,一份普通的饭菜可能比正常价格高出数倍;酒店也可能存在虚标价格、临时加价等情况,破坏了云南旅游的口碑。
- 非法一日游猖獗:一些非法经营者打着“一日游”的幌子,欺骗游客参加行程,中途强制消费或甩团,导致游客权益受损,甚至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 整治目的
- 通过整治,规范旅游市场价格体系,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宰客等违法行为,让旅游价格回归合理区间,保障游客能够明明白白消费,提高游客对云南旅游市场的信任度。
- 严厉打击非法一日游等违规经营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使正规合法的旅游企业能够健康发展。
保障游客安全
- 安全隐患
- 景区设施安全问题:部分景区的游乐设施、道路、观景台等基础设施老化或维护不到位,一些山区景点的登山步道年久失修,存在松动、塌陷等安全隐患,容易导致游客摔倒受伤。
- 旅游交通安全风险:云南地形复杂,部分旅游线路道路状况不佳,一些旅游大巴司机为了赶时间可能超速行驶,或者车辆本身存在安全隐患,增加了游客乘坐交通工具时的风险。
- 旅游活动安全管理漏洞:在一些民俗文化体验活动、户外探险活动等中,安全保障措施不完善,游客参与少数民族篝火晚会时,现场秩序混乱,没有足够的安全引导人员,容易引发拥挤、踩踏等事故。
- 整治意义
- 全面排查和整改景区设施安全隐患,加强对旅游交通的监管,确保旅游车辆安全运营,完善旅游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游客在云南旅游期间遭遇安全事故的概率,保障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 让游客在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旅游,才能提升游客对云南旅游的满意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 服务短板
- 导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导游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讲解内容枯燥乏味,不能很好地介绍云南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特色,甚至有些导游为了诱导游客购物,忽视了导游服务的本质是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引导。
- 旅游公共服务不完善:一些景区的标识牌不清晰,导致游客容易迷路;旅游厕所数量不足、卫生状况差,给游客带来极大不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业务不熟练,不能及时准确地为游客提供帮助。
- 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除导游外,酒店、餐饮等行业的部分从业人员对游客态度冷漠,服务不热情、不周到,没有做到以游客为中心。
- 整治举措及效果
- 加强导游培训与管理,提高导游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规范导游服务行为,使其能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讲解和引导服务,定期组织导游参加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并建立导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对违规导游进行严肃处理。
- 加大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景区标识系统,增加旅游厕所数量并提升其卫生标准,优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功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这一系列举措能有效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提升云南旅游的整体形象。
- 通过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培训和教育活动,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优质服务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主动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 资源保护压力
- 云南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部分景区面临过度开发和资源破坏的风险,一些热门景区由于游客流量过大,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植被受损、土壤侵蚀等问题逐渐显现。
- 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古村落等,因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不合理利用或缺乏有效保护措施,面临着损坏甚至消失的危险。
- 整治必要性
- 进行旅游整治,能够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限制景区游客承载量,避免过度开发,保护好云南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
- 通过整治规范旅游市场,引导旅游产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促进旅游与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相协调,实现云南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让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能够长久地造福当地人民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