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粉”可能是指过度美化、推崇印度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
不了解真实情况
- 信息片面
- 一些人获取关于印度的信息渠道有限且不准确,只通过一些旅游宣传资料了解印度,看到印度华丽的宫殿、独特的文化表演等,就片面地认为印度各方面都很美好。
- 部分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会选择性地展示印度的一些所谓“亮点”,如印度的高科技产业成就,却很少提及印度在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误导了这些人,让他们觉得印度发展势头强劲,从而成为印度的“粉丝”。
- 缺乏对比
没有将印度与其他国家进行全面、深入的对比,如果只看到印度在经济增长速度上某些年份的数据,而不了解同样发展阶段其他国家的情况,就容易高估印度,印度近年来经济增长率较高,但与中国在同等发展阶段时的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情况相比,印度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对比认知的人就容易觉得印度发展得很不错,进而追捧印度。
文化及情感因素
- 文化认同感
- 对于一些对南亚文化有特殊喜好或认同感的人来说,印度作为南亚最大且文化丰富的国家,容易让他们产生亲近感,有些人对印度的宝莱坞电影、瑜伽文化等非常着迷,这种文化上的喜爱延伸到对整个印度的好感,使他们成为印度粉。
- 印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宗教文化,一些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人,可能会被印度的宗教建筑、宗教仪式等深深吸引,进而对印度整体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不自觉地成为印度粉。
- 情感寄托
部分人可能将印度视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对其抱有同情和期望的情感,他们希望看到印度能够快速发展,改善民生,所以在心理上更愿意关注印度积极的一面,忽视其存在的问题,看到印度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努力争取话语权,就觉得印度是一个有潜力、值得肯定的国家,从而成为印度粉。
利益相关或特殊目的
- 商业利益
一些与印度有商业往来或试图开拓印度市场的人,为了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会刻意宣扬印度的优势,某些跨国公司的员工可能会强调印度的市场潜力、廉价劳动力等优点,以促进公司在印度的业务拓展,给人一种印度各方面都很好的印象,吸引更多人关注印度市场,这些言论可能会影响一部分人成为印度粉。
- 学术或研究目的
从事南亚研究的学者或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对印度的某些方面产生浓厚兴趣,如印度的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等,为了深入研究,他们会关注印度的积极进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印度的认可,其观点可能会影响周围一些对印度了解较少的人,使这些人成为印度粉,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中,印度方面可能会强调自身的成就,也会对部分参与者的观点产生影响。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