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空气质量有时不尽如人意,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地理和气象因素
- 地形影响
- 保定地处华北平原,地势相对平坦开阔,这种地形不利于空气的水平扩散,污染物容易在局部地区积聚,当大气处于静稳状态时,污染物难以被风吹走,从而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 周边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得保定地区容易形成相对封闭的气象环流,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在冬季,太行山等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使得保定地区更容易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会抑制空气的垂直对流,使近地面的污染物无法向上扩散,进一步加重了空气污染。
- 气象条件
- 风速较小:风速较小时,空气的流动性差,污染物难以被快速输送和扩散,保定在某些季节,尤其是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风速往往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导致污染物浓度升高。
- 降水较少:降水对空气有净化作用,它可以冲刷空气中的颗粒物等污染物,保定的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季节降水较少,如春季,降水稀少,空气自净能力弱,使得污染物在大气中累积,影响空气质量。
- 逆温现象:逆温层的存在是影响保定空气质量的重要气象因素,当出现逆温时,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形成上暖下冷的稳定结构,空气垂直对流受到抑制,污染物被困在近地面层,无法向上扩散稀释,导致污染物浓度持续升高,空气质量恶化。
污染源排放
- 工业排放
- 保定是重要的工业城市,有众多的工业企业,一些传统工业如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尽管近年来在环保政策推动下,企业不断进行升级改造,但部分企业仍存在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情况,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 工业生产中的废气排放具有连续性和集中性的特点,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大量废气集中排放后难以迅速扩散,容易导致局部地区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某些化工企业在生产高峰时段,废气排放量较大,如果遇到不利气象条件,就会对周边区域的空气质量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 燃煤排放
- 煤炭在保定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占有一定比例,冬季取暖期间,大量居民和单位使用煤炭取暖,煤炭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尤其是一些分散的燃煤小锅炉,由于其燃烧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量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更为突出。
- 工业企业中也存在部分以煤为燃料的生产环节,如一些小型的建材企业等,其燃煤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取暖季等时段,燃煤排放的集中增加,使得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显著上升,是造成保定空气质量变差的重要原因。
- 机动车尾气排放
- 随着保定经济的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在城市道路上,机动车数量众多,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交通拥堵,车辆怠速或低速行驶,尾气排放量增加且难以扩散。
- 老旧机动车的尾气排放超标问题较为严重,这些车辆技术性能相对较差,污染物排放量大,柴油车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也对空气质量有较大影响,特别是重型柴油货车,其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 扬尘污染
- 城市建设、道路施工等工程活动产生大量扬尘,在保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项目较多,施工场地的土方开挖、物料堆放和装卸等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如洒水降尘、设置围挡等,就会产生大量扬尘,进入大气中,增加空气中颗粒物浓度。
- 道路扬尘也是扬尘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定的城市道路面积较大,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带起地面的灰尘,尤其是在干燥多风的季节,道路扬尘更为明显,一些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力度不够,也会导致道路扬尘问题加重,影响空气质量。
- 农业源排放
- 保定是农业大市,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一些排放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在农作物收获季节,秸秆焚烧现象时有发生,秸秆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空气质量,同时还存在引发火灾等安全隐患。
-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在挥发过程中也会释放一些有害气体,虽然其排放量相对工业和其他污染源较小,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其他因素
- 城市布局与人口密度
- 保定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密度较高,城市中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不利于空气的流通和扩散,大量的人口集中在城市中,日常生活中的能源消耗、交通出行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总量较大,而城市空间相对有限,污染物容易在城市内部积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 城市功能区布局不合理也会影响空气质量,一些工业区与居民区距离较近,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容易对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影响,商业区、交通枢纽等区域人员和车辆密集,污染物排放集中,进一步加重了局部地区的空气污染。
- 环保监管与治理难度
- 保定地域面积较大,污染源分布广泛,环保监管存在一定难度,对众多的工业企业、燃煤设施、机动车等污染源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确保其污染物达标排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监管漏洞和薄弱环节,导致部分污染源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控,污染物超标排放现象时有发生。
- 空气质量改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的协同合作,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环保部门与交通、住建、农业等部门在污染源治理、环境监测、政策执行等方面的沟通协作不够顺畅,影响了空气质量治理的整体效果。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