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全称为都安瑶族自治县,其名称由来与历史沿革紧密相关:
- 行政设置沿革:都安地域,秦属桂林郡地,汉属郁林郡地,自晋至宋、齐时期,均属桂林郡地,梁代,设置马平县,为郡治所在地,都安地域属其管辖,隋代,属始安郡地,唐初,都安地域分属马平、上林、无虞、止戈4个县,均隶属于南方州;唐贞观八年(634年),设立思恩县,属邕州都督府,此为都安建县之始;宋时,思恩县先后隶属于邕州和右江道;元朝,属田州路;明代,思恩县先后属田州府、思恩军民府;清时,属思恩府,民国2年(1913年),思恩府废,思恩县直属广西省;民国23年(1934年),设立都安县,都安名称自此开始,因都安地域在历史上曾是多个土司属地,“都”字在壮语中有“土、土司”之意,“安”字则有“平静、安宁”之意,合起来有“希望土司管辖的地方平静、安宁”之意。
- 民族构成及命名:都安是全国成立较早的瑶族自治县,聚居着瑶、壮、汉、苗、毛南、仫佬等13个民族,其中瑶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2.3%,1955年12月15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0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都安瑶族自治县,取“都阳”“安定”两个土司属地之首字为名,1956年1月20日,都安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隶属邕宁专区,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都安瑶族自治县隶属河池地区,2002年6月,河池地区改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隶属河池市管辖至今。
都安瑶族自治县的名称既体现了当地的历史行政变迁,也反映了其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