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历史背景
- 人口迁移:自清朝后期起,江门地区就有大量民众为了生计、躲避战乱等原因,背井离乡前往海外谋生,台山、开平、恩平、新会四地(江门代管县级市)的许多人在当时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自然灾害频繁等困境,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从而踏上了前往美洲、澳洲、东南亚等地的旅程。
- 地缘优势:江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侧,紧邻港澳,拥有便利的出海通道,这使得江门人在早期更容易接触到外部世界,为他们出国提供了相对便捷的途径,也便于他们与海外建立联系并获取外部信息,进而带动更多人走出国门。
- 移民规模
- 庞大的海外侨胞数量:经过多年的积累,江门籍海外侨胞遍布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人数达400多万,超过江门本地户籍人口,以台山为例,其海外华侨华人就有160多万,分布在世界92个国家和地区,因此有“海内一个台山,海外一个台山”的说法。
- 侨乡文化传承
- 独特的文化标识:江门侨乡形成了独特的侨乡文化,如碉楼建筑,开平碉楼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元素,是江门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传统习俗延续:江门地区保留了众多与华侨文化相关的传统习俗,如每年的开平赤坎司徒美堂故居会举办纪念活动,缅怀这位著名侨领,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侨胞们即便远在海外也会尽力遵循家乡习俗,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些习俗也成为维系侨胞与家乡情感的重要纽带。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