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出现雾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
气象条件
- 冷却作用
- 辐射冷却:在晴朗微风的夜晚,北方地面热量迅速向外辐射,使得近地面空气温度降低,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辐射雾,在北方的秋冬季节,夜间无云且风力较小,地面热量散失快,容易出现这种因辐射冷却形成的雾。
- 平流冷却:当暖湿空气流经较冷的下垫面时,空气与冷地面之间进行热量交换,暖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汽达到饱和从而形成雾,这种雾称为平流雾,北方沿海地区有时会受到暖湿海洋气流影响,而陆地表面温度相对较低,就可能出现平流雾。
- 水汽充足
北方虽然总体气候相对干燥,但在一些特定时期,水汽条件也能满足雾的形成,在暖湿气流输送的过程中,会带来大量水汽,当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时,暖湿气流中的水汽遇冷容易凝结,一些河流、湖泊附近,水汽蒸发也能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含量,为雾的形成创造条件。
- 稳定的大气层结
稳定的大气层结对雾的形成和维持非常重要,当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垂直对流运动较弱,近地面的水汽和污染物等不易扩散,在北方,当有冷空气入侵后,若暖湿空气在冷空气之上形成逆温层,就会出现稳定的大气层结,这种情况下,水汽容易在近地面聚集,形成雾并且持续时间较长。
地理环境
- 地形因素
- 盆地和谷地:北方的一些盆地和谷地,由于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扩散,当水汽在夜间冷却凝结时,雾就容易在这些区域积聚,在北方的山间盆地,四周山脉阻挡了空气的流通,使得近地面水汽难以散失,容易形成雾。
- 河流、湖泊附近:水体附近水汽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相对湿度较高的空气层,如北方的一些大型湖泊周边地区,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水汽在近地面冷却后容易形成雾。
人为因素
- 污染物排放
北方地区工业活动相对集中,冬季取暖等也会增加污染物排放,大量的颗粒物等污染物会充当水汽凝结的凝结核,当空气中水汽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围绕这些凝结核凝结成小水滴,从而更容易形成雾,在一些工业城市周边,由于污染物浓度较高,雾的出现频率可能相对较高。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