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天气并非一直不好,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个季节的天气状况各有特点:
- 冬季
- 寒冷且漫长:东北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的控制下,盛行西北风,冷空气频繁侵袭,导致冬季寒冷而漫长,哈尔滨冬季平均气温在-10℃以下,极端低温可达-30℃甚至更低。
- 降雪丰富:冬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交汇,容易形成降雪,像长白山地区年平均降雪量在2000毫米以上,厚厚的积雪不仅塑造了美丽的冰雪景观,也为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 春季
- 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春季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北气温开始回升,但由于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导致气温波动较大,有时白天温暖,夜晚又可能大幅降温,形成“倒春寒”天气,对农作物的播种和生长造成一定影响。
- 多风少雨:春季陆地升温快,气压梯度大,风力较强,雨季尚未到来,空气干燥,常出现大风扬尘天气,影响空气质量和人们的生活出行。
- 夏季
- 温暖湿润: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大部分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在20℃ - 25℃之间,降水集中在7、8月份,此时东北平原的农作物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 天气多变:夏季可能会出现暴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些天气通常具有突发性,来势迅猛,虽然降水能缓解旱情,但也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 秋季
- 天气晴朗,温差较大:秋季冷空气开始活跃,暖湿空气逐渐 retreat,大气透明度高,天空晴朗,但随着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早晚凉爽,中午较为温暖,这种温差大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糖分的积累,使得东北产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 初霜较早:冷空气的活动使得东北地区初霜较早,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出现初霜,初霜的来临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农作物生长周期也基本结束,需要及时进行秋收工作。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