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军事战略考量
- 尽快迫使日本投降:盟军预估进攻日本本土将造成巨大伤亡,投放原子弹旨在以强大威慑力迅速终结战争,避免大量盟军伤亡,日本负隅顽抗,制定“一亿玉碎”计划,意图全民抵抗,投放原子弹可加速日本投降进程。
- 展示军事优势:美国研发原子弹成功,投放是向日本及世界展示其军事技术优势,确立战后主导地位,遏制苏联等对手。
- 政治因素
- 减少苏联影响力:二战后期,苏联在欧洲战场节节胜利,美国希望在日本投降及战后安排中占据主导,通过投放原子弹抢在苏联之前迫使日本投降,减少苏联在远东地区影响力,为自身谋取更多政治利益。
- 对原子弹效果的评估
- 试验性质:广岛和长崎被选为目标,一定程度上是作为原子弹实战效果的试验场,美国此前虽进行过多次核试验,但实战效果未知,选择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城市可全面评估原子弹威力、爆炸效果及对战争进程影响。
- 打击效果显著:广岛是运输港口和工业中心,军事和工业意义重大;长崎是重要工业城市,有大型兵工厂,选择这两个城市能对日本军事工业和战争潜力造成毁灭性打击,有效瓦解日本战争能力。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